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端點上的時間似乎遠比花在中點上的時間多。

《第一季度表現》,1991年4月11日13年後,我在另外一篇備忘錄裡再次詳盡探討了鐘擺問題。我在其中提到,除了前面這些元素,在貪婪與恐懼、看待事物的樂觀與悲觀、對未來發展的信心與否、輕信與懷疑、風險容忍與風險規避之間,也存在鐘擺式擺動。

最後這一點—對待風險的態度上的擺動,是貫穿許多市場波動的主線。

如前所述,風險規避是理性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鐘擺所處的位置尤為重要。不恰當的風險規避是市場過度泡沫或嚴重崩潰的主要原因。說缺乏風險規避就是泡沫的必然標誌有些過於簡單化,但並不為過。另一方面,投資者在市場崩潰的時候會恐懼過度。即使價格已經完全反映悲觀情緒、估價已經低得離譜,過度的風險規避也會導致他們仍然不敢買進。

在我看來,貪婪與恐懼的迴圈是對待風險的態度改變所致。貪婪盛行,意味著投資者更安於風險和以獲利為目的而承擔風險的認知。相反,普遍恐懼則意味著對風險的高度厭惡。學者們認為投資者對待風險的態度是一成不變的,但實際上它的波動性非常大。

金融理論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投資者是風險規避的”這一假設之上。也就是說,投資者“不喜歡”風險,若要他們承擔風險,必須以更高的預期收益來引誘—賄賂—他們。

從高風險投資中獲得可靠的高收益是一對矛盾,但人們有時會忽視這些警告而過分安於風險,從而導致證券價格中包含的風險承擔溢價不足以補償所承擔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