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中有一半沒旋緊。上路後即將到達目的地的喜悅使滿車人興奮:“獅泉河——How do you do!Love you——阿里!”不料樂極生悲,就在即將拐過山彎,獅鎮在望的剎那,我們滿車人都親睹了我們的左後輪胎怎樣從容不迫地徑自滾向路基之下十數米開外。後面幾輛車上的人也都看見啦。好在剎車及時,不至於在轉彎時傾覆。惱羞成怒的駕駛員直抱怨扎呷在幫助上輪胎時未能擰緊。後面車上的大鬍子藏族駕駛員則回走片刻,撿回兩顆螺帽,又從自家車上找到一顆,看看還有三顆螺母未斷,重又安上輪胎,空車前行,我們滿車人只得步行前往刺目夕陽下的獅泉河賓館。
夕陽下的獅泉河鎮嫻靜地鋪張在廣闊的灘地上。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的鎮容僅限於目前鎮中一小片地方。一九六六年搬遷來的地區首府,是按八百人的規模設計的:遷來四百人,尚有四百人的發展餘地,這在當時還算是大膽設想。全鎮當時擁有一口井、一座商店、一間發電房,一臺八十四千瓦發電機。修建的最大建築物為六百五十個座位的大禮堂——為此,當時主管基建的李德普在文化革命中受到衝擊批判,說他“好大喜功”:蓋了那麼大的房子。
但是,阿里的發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這個按八百人規模設計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