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現在,伍丕榮的茶園是美斯樂最大的茶園之一。今天,伍丕榮站在他幾千萊(1萊相當於1600平方米)的茶山上,指著對面一階平整的梯田告訴我:“當年柏楊就站在那塊果園裡,我就在他旁邊”。

■ 機遇

1980年代初,臺灣當局考慮到孤軍老兵生活困苦,計劃把美斯樂開發成觀光區,決定在美斯樂山區的高處,蓋旅館和餐廳,賺的錢老兵按股分紅。臺灣當局出資5萬美金,孤軍老兵們也籌一部分錢入股。美斯樂標誌性建築之一,櫻花麗所旅館餐廳就是這時動工的。

李泰增從1983年開始給櫻花麗所拉砂石,一天拉四五趟,晚上七八點他的卡車還在山路上顛簸。一位股東看他很賣力,就讓他到酒店管理雜務,工作算是能穩定下來了。

到了1980年代中期,美斯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餐廳建成了。很多泰國客人和外國客人都開著車到美斯樂山上度假,看傳說中的老兵。

酒店開設了一家小咖啡廳,李泰增找人來這裡駐唱,自己也進去換班唱歌。他的人際關係就是從這個小咖啡廳裡發展出來的。

泰國人玩起來晝夜不分。客人玩到半夜不能下山了,李泰增就帶他們到中央大街上,挨個敲門,要村民們招待客人住下。美斯樂中央大街上現在最興盛的旅店街,就是這樣一步步帶起來的。1981年以前,孤軍們經常走過這條街,去參加大大小小的戰鬥。

每天只能睡三個小時的李泰增身體開始吃不消,卻沒看到太大的經營收益。他開始想自己辦一家旅店。他現在經營的風雅軒原來是個倉庫,可是當年他連同時蓋兩間旅店的錢都不夠。

就在這時,朗邦一位喜歡聽他唱歌的警察副總巡上山來。這位警官找到李泰增,問他在家想做什麼,李泰增說想蓋房子。警官又問,你計劃蓋什麼?他說,我想管理山上的茶園,再蓋十棟別墅,蓋能住80個人的團體房。

第二天,他的銀行戶頭裡多了60萬泰銖。

1990年,美斯樂變成了合法村。*選舉時,李泰增被選為副鄉長,分管治安。在這個位置上,他一干就是十多年。

最初的選舉很有趣。李泰增和段湄川作為候選人,要背對著選民而站,選舉由另一個縣的縣長來主持。選民支援誰,就坐到誰的背後去。

據說,上級看好的段湄川背後沒有什麼人,而李泰增背後走過來一群人。負責選舉的官員坐不住了,跑過去把李氏背後的人往段氏背後驅趕。最後,段湄川當選鄉長,李泰增當選副鄉長。

當了多年副鄉長後,2004年他參選鄉議員,又當了5年鄉議員。“我喜歡搞(各種事),”李泰增說。

■ 轉型

喜歡搞各種事的李泰增要求提前退休了,但政府捨不得看李泰增空閒下來,不斷拉他出來去開發市場。現在的美斯樂,有幾家上千萊的大型茶園、有幾十座家庭規模茶廠、有幾十家茶社、有十來家旅館、還有搞旅行觀光的馬隊。他們的管理者都是一群五十來歲吃過苦見過世面的孤軍第二代。

美斯樂人的身份在1981年考牙戰役之後,逐年一批一批地從軍人轉為農民。泰北華人從難民變成公民,他們的第二代又從農民變成商人。商業轉型是否成功,直接關係到這個特殊地區、特殊人群的長治久安。

全面禁毒後,美斯樂固定了三大支柱產業,旅遊、茶葉和蔬菜。

這裡的茶葉一年六採,品質上乘,只因製作工藝不如臺灣,所以只能把原料賣往臺灣,由臺灣加工後製成“高山茶”、“烏龍茶”行銷各地。美斯樂還有一個村專種咖啡。這裡的氣候很適合種植咖啡,出產的咖啡品質很好,唯一的問題是泰北咖啡烘焙技術不好。這也是第二代人在美斯樂商業轉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他們不願意只做原料供應商,想打出自己的品牌。

伍丕榮這樣歸納他們這代人:“美斯樂一般的家庭都是飽吃飽用,小孩子都能上學。但是要想大發大富,也不可能。”

在美斯樂,第二代人開始謹慎地對待富裕,這裡還沒有富二代的概念。 ■本文來自《看歷史》2010年6月刊

。 想看書來

密林深處 絃歌未絕(1)

《看歷史》主筆┃楊東曉

在泰北,有很多帶有“華”字的學校,除了興華,還有華興、新華、建華、復華等,每一個“華”字背後都是一部在異國他鄉為文化血脈存亡續絕的艱難史。

1962年;泰北孤軍首領段希文在美斯樂劃了一片地,在深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