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還積極參與政治,在生前就已經相當有名了,他活了80多歲。巴爾扎克不同,在他50年短暫的生命中作品極為豐富,是高產的作家,寫東西快,這也說明他窮困潦倒、極需要出售他的作品,以維持生活。在他的代表作《高老頭》中,把當時社會人的吝嗇、冷酷和對金錢赤裸裸的追求描寫得淋漓盡致,因為他有切身體會。 法國19世紀晚期的作家還有左拉,他那篇《我控訴》到現在還被人引用,來影射社會的歧視。還有莫泊桑,他的小說被世界各國編到了學校的課本里,而後來的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也是世人傳誦的作品。 不過對中國人來說,最有名的是巴黎公社詩人、國際歌的作者歐仁·鮑狄埃,鮑狄埃生於巴黎的貧苦的工人家庭,他一生都是窮人和無產者。套用一句革命的話,他寫國際歌有其出生的背景,是經濟基礎決定的。他一生獻給了無產者的事業,1841年參加巴黎工人起義,1851年組織工會,加入第一國際,1870年成為為數不多的巴黎公社委員,並參加過保衛巴黎公社的街壘戰,失敗後逃亡英國,再逃亡美國,並幫助美國工人建立美國曆史上第一個社會黨,將法國先進的革命理論和實踐輸出到美國。鮑狄埃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至死不渝。 鮑狄埃一生既幹革命又寫作,並以詩歌為主,最著名的就是那首法國的品牌《國際歌》了。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失敗幾天以後,懷著滿腔的悲痛鮑狄埃寫下這首令人振奮的歌曲,多年後由比利時人狄蓋特譜成曲,從此傳遍整個世界,成為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戰歌。這首歌在解放以後的中國流行之廣,超過了任何一首外國歌曲,20世紀80年代以前幾乎所有人都會唱。國際歌在40歲以上的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僅僅是一首歌曲了,而成了一個時代的象徵。遺憾的是,我們唱了那麼多年的國際歌,現在說忘了就忘了,寫這篇文章時,我竟然一下子想不起國際歌的曲調。回想起來,當時唱了好長時間以後才知道英特納雄耐爾就是法語中“國際”的意思。&nbsp&nbsp'返回目錄'&nbsp&nbsp

法國的品牌(2)

法國人是個與眾不同的民族,他們能用一首歌征服世界,讓一部作品流芳百世,令一場失敗的戰爭揚名青史。 盛衰榮辱的歷史 從文藝復興時代,法國開始揚名世界。那時法國擴充了西南部的領土,基本上形成了現在法國的版圖。法國以後幾個叫路易的國王不僅以自己的實力還以自己的孱弱、不僅以自己的輝煌還以自己的悲劇給人類近代史冊留下了令人難忘的篇章。 法國這段歷史上前幾個路易國王實施的是強權專制,後兩個路易國王則資質平庸。最有名的是路易十四國王。這個歷史上在位最長、綽號太陽王的法國國王就像中國的康熙大帝一樣,將法國君主政治推向了鼎盛時期。在他的宮廷中,社會上顯赫的貴族夫人要像保姆一樣伴隨王后和公主,而貴族成了國王的侍從,他們一些人的工作是在國王起床後為他遞上襯衫,在國王用膳時,把菜端到桌上,並且大聲叫到“國王的肉”。 路易十四英明地從中產階級和小貴族中挑選大臣,並使貴族繼續保持原有的特殊地位,使王權日益鞏固。他在位的幾十年中使其軍隊成為全歐洲最強大的,農民的起義被無情地鎮壓,異教徒也被趕到海峽的另一端。他的格言是“朕即國家”,自己盛世時盡情享受,死後“讓這個國家洪水滔天”。 結果他身後兩位路易國王真的將國家帶入混亂。社會###的洪水席捲法國,當然也捲走了這個國王叫路易的波旁王朝。到了1789年,憤怒的巴黎市民衝進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帷幕。全國各地自發組織起來的農民和資產階級一道推翻了法國貴族和教會幾百年來享有的特權,頒佈了《人權宣言》,人人平等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 在大革命以前,法國的貴族和僧侶不需要納稅,反而享受年金和其他特權。而廣大農民不僅要交納國家捐稅,還要向自己的領主交納實物、勞役和現金形式的封建稅。農民成了領主的附屬品,甚至新婚女子還可能被領主剝奪初夜權。大革命後這些貴族特權被一一廢除,任何人都有權選舉議會議員,只要他們交納最低的捐稅。教會體制也被改革,男女修士被鼓勵還俗。僧侶的財產由國家沒收,強行拍賣,主教和教士由地方選舉產生,領國家發給的工資。 法國革命、封建專制解體在歐洲造成了恐慌,周圍其他國家的君主害怕革命的浪潮席捲到他們的勢力範圍,威脅他們自己的地位,所以開始組織反法聯盟。以普魯士和奧地利為主的封建勢力決心恢復路易十六的王權。當時法國王后還是奧地利國王的親妹妹,妹夫妹妹的王權地位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