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孩子上了高中,仍然要為他洗衣服、襪子……長期下去,孩子不知道自己照顧自己,更談不上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了。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會動腦筋,因為從吃、穿、用到上什麼學校、報考什麼專業、選擇什麼工作,都有家長的格外關照。這樣的孩子,何來責任?
盧勤在《告訴孩子你真棒》一書中寫道:“在孩子成長的世界裡,父愛是天空,母愛是大地。父愛與母愛是不同的。父愛給孩子以堅強,母愛給孩子以愛心。父親支撐著孩子的世界,母親撫育著孩子的成長。”所以說父母的責任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賦予孩子高度的責任。孩子有了責任,才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併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制訂高目標。
有人說,做事沒有目標就跟無頭的蒼蠅亂飛無異。學習也一樣,如果沒有目標,就沒有奮鬥的方向。現如今有很多家長不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認為孩子就是孩子,他們什麼都不懂,等長大以後再說吧。其實,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小時不作鋪墊,大了以後就不聽你那一套了,或者不等他長大就已經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無視他人的毛病。有些家長可能會說,責任的事怎麼可以和孩子說?其實孩子的理解力是很強的,而且對外界的觀察力很敏銳,只不過他們常被大人忽視。
。 想看書來
負責任的第一大樂趣(2)
高考狀元範錦鵬的父親在提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時說道:
我從小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責任心。小時候,他若與小夥伴有過結,比如吵架什麼的。我的處理方法是“明辨是非,不要袒護”。我覺得袒護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這樣孩子容易養成不負責任的壞習慣。如果孩子的確是有做錯的地方,那麼一定要提醒孩子改正,如果此時父親袒護孩子,只知道安慰他,而不知道糾正孩子的缺點。那麼孩子萬一養成了這種壞習慣之後,很可能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吃大虧,到時候父親再想袒護已經是鞭長莫及了。
可能是我平時老教育他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吧,孩子上學後很努力,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只要孩子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就好了,我們父母不在乎孩子的成績。看到孩子那麼努力,就已經很開心了。而且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成績一直比較好,也比較穩定,老師們視他為一棵值得培養的好苗子,說他對學習很有責任心。
責任感不是天生的,孩子的“先天”不足,不應責怪孩子,它應歸咎於我們的家庭教育。許多父母對孩子在生活上呵護倍加,而對責任感的教育卻嚴重不足。在他們眼裡,總認為孩子還小,長大會慢慢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的。由於這一錯誤的觀點,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懂得“責任”為何物。
範錦鵬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並以身作則,範錦鵬的父親說:家裡惟一的難題就是家庭經濟不寬裕。因為我們是普通的農村家庭,所以物質條件不是很好;特別是孩子上學的學費一年比一年高,這對家裡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但是我們父母仍會咬緊牙關,做好計劃,幾乎學校每次收學費,我們都是第一個給孩子交上,讓他能夠安心學習,不給他心理上造成任何的壓力。
這是一位多麼負責任的父親啊,在家庭經濟條件如此拮据之下,為了不讓孩子有壓力,仍然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解決學費,正是父親生活中對任何事情負責任的態度,才使得範錦鵬從小就懂得凡事負責任。為此,他的母親還講起這麼一件事情:
我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九歲的時候,身體還很瘦弱,但是正值夏天,天氣很熱,就算大人在外面做農活都有些受不了,但是孩子竟然主動要求下地幫我們幹農活,說是要減輕我們的負擔,這讓我們很感動,感覺到這個孩子開始有責任感了。不過我們當然不能讓孩子幫我們下地做農活,因為那超出了他的身體能力所承受範圍之外,我趁機讓他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只要好好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才算是真正的幫助了父母。孩子很懂事,從此更用功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他越來越懂得心疼我們了。上中學後,每過週日,他都想幫我們幹活,分擔我們的重擔。記得有一次,當時他的功課還沒做完,就說要跟我們下地幹活。我很嚴肅地對他說:父母沒有文化,所以只能做農活,我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去做能夠創造更大價值的事情。只有這樣爸媽才會真正地感到高興,懂了嗎?!從那以後,孩子就把學習看作他最重要的事情,也逐漸培養出了學習的樂趣。從那以後我們幾乎沒有再為他的學業操心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