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了全國中學生作文一等獎。
狀元王晨的母親說:在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時,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特別是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急於幫忙,或是急著上陣,要“延遲”幫助的時間,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獨立克服困難,然後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我們孩子上初二時,有一次,他問我一道題,我沒有立刻給他講,而是讓他再好好想一想。孩子回到自己房間,過了好大一會,他高興地從房中走出來,對我說,媽媽,做出來了。我高興地對他說:我說你行你就行,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好好思考一下。
從那以後,孩子很少問我題,在一次聊天時,他說:媽媽,我透過克服很多難題發現,這些題並不難,只要認真想想,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而當我克服一個難題後,那種心情特別快樂。
狀元伍晶晶的母親說:平時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孩子學會了獨立做事情,在學習上,也就慢慢地獨立起來了。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有一位教育家科學地道出了實踐對孩子獨立的重要性。他說:“我看過了,我忘記了;我聽過了,我記不清了;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在扶的過程中,父母要多肯定,少指責,做好孩子情感和生活上的堅強後盾。積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孩子獨立勞動、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謹記該出手時才出手。只有當孩子遇到真正無法解決難以解決的困難的時候,父母才給予實質性的幫助。只要遵循這兩個原則教育孩子,孩子就會不斷自立、自強。
獨立性是指一個人能夠獨自料理個人生活、獨立處理問題、做出決定的能力。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獨立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意識將會越來越強烈,並表現在學習、思想和行為等等各個方面。但是,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培養、提供機會的話,那麼孩子的獨立意識就會停滯不前,他們的獨立性也將無從談起。
楊哲的父親說:現在孩子的獨立性都越來越強了,成長在資訊時代的他們都顯得成熟的早了,小小的年紀就懂得什麼事情是重要的,什麼事情是不該做的。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體驗生活。不是我們的孩子獨立不起來,而是我們做家長的壓制他們的獨立能力。我的孩子上中學後,我們就給他提供了自由看書的條件,這就養成了他獨立思考的習慣。上高中後,孩子住校,聽他的班主任說,他的獨立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這令我們做家長的感到欣慰。
高考狀元張正林的父親說:許多家長至今沒有意識到獨立性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犯了很多不該犯的錯誤,到了孩子長大時又埋怨孩子永遠長不大,總讓做父母的操心。殊不知,錯誤正是自己造成的。
上中學後,我就給孩子創造各種機會,讓他體驗生活。暑假他和同學到離家千里的風景區旅遊;寒假他一個人回農村去看爺爺……這些獨立的遊玩讓他體驗到人生很多的樂趣。他回家後向我們講起如何在火車上看到一個小偷偷別人東西時,他巧妙地暗示被偷者,事後,他感到有一種“抱打不平”的快感;在農村老家,他和許多農村小夥伴一起貼對聯、掃院子、放鞭炮,那種快活的心情,讓他感受到勞動帶給人的快樂;登山時到了山頂上,從高處往下看,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情懷,這時,生活中的煩惱都煙消雲散了,覺得世界上再沒有任何可以阻止的困難了。
範錦鵬的母親十分重視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她說:提供機會,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越小越好,無論事情大小,都是對孩子的鍛鍊和培養。不要把孩子捧在手心,那樣只能是溫室裡的花朵,長不大的。應該從點點滴滴的每件事情開始,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我們做父母的平常很忙,孩子自己也就慢慢地懂得了去儘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幫助我們大人幹活了。
獨立需要機會(3)
清華學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背後站著優秀的父母們,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他們給孩子提供了各種機會,去體驗生活中的苦和樂,歡笑與眼淚,失敗的沮喪和成功的喜悅,告訴他們,這才是人生,有付出後的快樂也有無奈和憂傷。正是在各種體驗中,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