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3部分

是一件好事啊。”陳賀千敏感地意識到了秦海所提計劃的價值。應用研究最講究需求驅動,秦海這邊有現實的需求,也願意拿出資金來支援研究,如果真的能夠把各大企業、研究機構的技術人員整合到一起,共同攻關,必定能夠取得豐碩的成果。

但是,陳賀千也非常清楚這件事情的難度,打破部門界限、企業界限,說起來容易,真要去推行,面臨的阻力是非常巨大的。古話說,人多亂,龍多旱,把這麼多企業的力量集合到一起,搞出來的成績算誰的?這些大企業的老總誰都不是省油的燈,幹活的時候他們不會太積極,但到爭功的時候,可是一個比一個強硬,秦海真的能夠鎮得住他們嗎?

“你說的這些企業,我都能夠找到熟人,我的一些學生就在其中的一些企業裡當技術上的一把手,我如果說句話,他們還是會買賬的。另外一些企業的技術負責人雖然不是我的學生,但多少也是打過交道的,我也還有幾分薄面。你希望我跟他們打招呼,這件事不難辦到。不過,光跟他們打招呼,恐怕還遠遠不夠……”陳賀千向秦海說道。

“還需要怎麼樣?”秦海問道。

陳賀千道:“他們畢竟都是技術負責人,不是廠子裡的一把手。這種廠際協作的事情,沒有一把手點頭是不行的。”

“其實這也是我想向陳老師請教的地方,您覺得我怎麼樣才能夠讓這些一把手點頭呢?”秦海誠懇地問道。

陳賀千笑道:“小秦,這個問題你不該問我,應當問你自己才對啊。”

“問我?什麼意思?”秦海有些莫名其妙。

陳賀千道:“我記得你跟我說過,你認識國家計委的王鴻生副主任。這種協調許多家大企業的事情,計委是最內行的,你怎麼沒想到去找王主任幫忙呢?”

“王鴻生?”秦海眼睛一亮。說實話,他還真是把王鴻生這個關係給忘了,這也是因為他這些年一直都在體制外搞經營,對於國有體制內部的關係有些陌生。陳賀千自然知道,國家計委對於那些大企業而言意味著什麼,秦海要做的事情,如果能夠由計委出面來協調,不怕企業不買賬。

有關建設80萬噸乙烯工程的事情,秦海曾經向王鴻生彙報過,也得到了王鴻生的認同。這個專案的一些前期申報材料目前正在計委等候批覆,在這個過程中,王鴻生也打了不少招呼,使得批覆工作進展十分順利。有這樣一個基礎,秦海如果要去找王鴻生談企業協作的事情,相信王鴻生是會大力支援的。

還有一個理由,秦海不會向陳賀千說起,那就是王鴻生現在還欠著秦海一個非常大的人情,就是關係建立鋼材儲備的事情。宋洪軒已經前往海東省去考察鋼鐵廠建設用地了,不久就將建起一家年產量在5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廠,這也是為國家計委即將推出的取消生產資料統購統銷政策所做的準備。

在王鴻生有求於秦海的情況下,秦海去找王鴻生幫忙說幾句話,應當是沒什麼難度的。更何況秦海要做的事情本身就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王鴻生又有什麼理由不答應呢?

“謝謝陳老師的提醒,我明天就去找王主任,和他談這件事情。不過,陳老師這邊,我還是得麻煩您跟那些企業的技術負責人打一聲招呼,咱們雙管齊下,確保事情能夠順利推進。”秦海說道。

“這個沒問題,今天晚上我就可以開始給這些人打電話。”陳賀千爽快地答應道。

“那就多謝陳老師了。來,我敬陳老師一杯。”秦海笑吟吟地端起酒杯,向陳賀千說道。(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海有什麼背景

京城石油化工機械廠的廠長黎慶今年已經58歲了,他在這個位置上工作了近10年時間,是名符其實的行業中的老人。在他任上,京石機創造過許多業內的輝煌成就,有一些成就甚至直接得到了中央領導的稱讚。就在半年前,某國家核心報紙還發表過對他的專訪,標題是“老驥伏櫪,志有千里——記銳意進取的京石機掌門人黎慶”。

按照黎慶與其他一些兄弟企業領導人私下閒聊時的說法,這篇文章算是對他進行蓋棺定論了,再熬兩年,他就可以帶著這一份結論光榮退休,享受一位副部級國企領導應得的待遇。正因為帶著這樣的想法,黎慶不想多事,只想平平靜靜地混過自己工作的最後兩年時光。

可是,來自於國家計委的一紙通知,打破了黎慶的夢想。通知上稱,為提高我國的裝備製造業水平,擺脫重大型裝備依賴於國外的被動局面,國家計委會同其他部門,向部分重點企業、科研院所發出號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