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和陳留王之命運不提,補續一段何進之弟何苗的情形。
車騎將軍何苗趁亂逃出皇宮,溜回家中,隨即組織本府家將,親自帶領殺向皇宮,哪知路遇何進之家將吳匡及兵丁,與何苗的車騎將軍府家將向來不和,再加上已認定是何苗導致了何進之死,並且有保全宦官的嫌疑,兩部遂發生火併,何苗被殺。
何進、何苗兄弟先後喪命,就算日後何太后歸政,也無何氏外戚可以憑藉,自此斷絕了外戚專權的可能。
四天的不間斷屠殺,換來的是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的同歸於盡,現在朝中只剩下士大夫集團一支業已武裝起來的政治力量了。
曹操在這場腥風血雨中學到了他這一生裡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
權利的鮮花唯有用鮮血來澆灌,小民百姓的生命是鋪墊英雄成功的基石。
有生之年能擎天於大地,縱橫於四海者,方是我曹操也!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瞞出道 (31)
大奸必有大才。
“奸”這個字是個典型的貶義字眼,用在兩性上就是不道德,用在職務上就是“壞”的代用字;還不如“壞”字,“壞”字如從一個撒嬌的美眉嘴裡吐出來,就變了味道,例如:“你好壞……”
“奸”字沒有這個待遇,設想:“你好奸……”
不像話了。
但也有例外,就是當這個字與兩性之一的“雄”字搭配在一起時,就有了另外的內涵。對於“奸雄”這個詞,就各有各的理解,曹操就好像不怎麼討厭這個詞;有的三國大師就認定有可愛之處;俺則認為這無非就是指壞的高明,並且壞出了成績的意思。“奸雄”如與“可愛”入了洞房,就成了一樁令人啼笑皆非的因緣,拉郎配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必然會孕育出怪胎。
還有的侃爺把“奸雄”與“梟雄”做比較,認為“奸雄”就是比“梟雄”多幾根花花腸子,多幾成策略,多幾分智慧。太浮淺了,這是沒查過詞典的緣故,沒徹底弄懂“梟雄”這個詞的非貶義之處,至少“梟雄”要比“奸雄”讓人們舒服一些,“梟雄”這個詞哪能隨便往某個歷史人物身上安?例如:董卓。
前將軍、斄鄉侯、幷州牧董卓此時正擁兵不前於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西),是何進派出的阻軍前進的種劭起了作用嗎?本來應該是的,大將軍何進並非全然無能,也懂得利用點人際關係。
董卓不聽朝廷的早已不止一次,詔書對於他來說,要看詔書的內容使他董卓滿意與否。這次持詔者是種劭,就大不同了。
董卓曾經接受過種劭爺爺種嵩的辟召,也就是說董卓是種嵩的故吏,而種劭是種嵩的孫子,按照東漢的官場規則,故吏視舉薦之主為君,這是中國古代官場的獨特觀念:“兩重君主的觀念”。故吏對於舉主的後代都要禮遇,不能有絲毫的造次。
並且,種嵩在董卓的根據地西涼威望很高,在他死的時候,“並、涼邊人鹹為發哀”(《後漢書·種嵩傳》)。有了祖上的恩德,種劭卻兵應該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何進阻止董卓進京的決心可見一斑。
但董卓在澠池暫時的停止進軍卻不是種劭的緣故,董卓進入了河南境內,現在已沒有任何人能對董卓實施控制了。老子正瞌睡,你們給送個枕頭來,現在又想收回去,那得看我董卓樂意不樂意了,我董卓何等人物?能像你這殺豬屠夫一般傻帽?
是啊,董卓是何等人?他的家庭出身可比何進光彩多了。
董卓,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六郡良家子的出身,就因其出身而被政府重用為羽林郎,很快被提拔為州郡吏。後來在段熲的推薦下,得到當時的大司徒種嵩的辟召,成了大司徒府中的屬吏,給了他一個輝煌前程。在東漢,能成為三公府的屬吏,升遷的機會特別多,在短時間做到二千石的大官都有可能。
但是,他仍沒有擺脫軍人的宿命,因為政府看重的是他六郡良家子的出身,讓他做了羽林郎,目的就是把他培養成為戰場上的指揮官。董卓膂力過人,可以上馬騎射,還有謀略,做一名職業軍人,倒也適合他。
所謂六郡,還是沿用了西漢的政區概念,指的是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大致相當於今天甘肅南部、寧夏、山西西部和內蒙古北部,六郡為漢帝國的西北邊郡,《漢書·地理志》記其民俗稱:“天水、隴西,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所謂良家,即非醫、非巫、非商賈、非百工。
事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