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許士尼格!”警察站在旁邊,笑嘻嘻[341 ]地看著,而僅在幾小時以前,我還曾看到他們毫不費事地驅散了一小批納粹分子。
許士尼格聽到了這些暴徒的腳步聲和叫喊聲,這些聲音把他嚇壞了。他趕緊到總統辦公室去作最後的請求。但是,他後來說:米克拉斯總統堅定不移。他不願委任一個納粹分子為奧地利總理。我堅持要他委任賽斯一英夸特,於是他說道:“你們現在都背棄我了,你們所有的人。”但是我覺得除了委任賽斯一英夸特外沒有別的出路。我把跡剩下的些微希望,寄託在他向我作過的一切諾言上,寄託在他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和一個正直的人的個人名譽上。
許士尼格到最後還抱住他的幻想不放。
這位下臺的總理然後建議由他廣播一篇告別演說和說明他為什麼辭職。
他說米克拉斯同意了這點,雖然這位總統後來否認如此。這是我所聽見過的最感動人的廣播演說,擴音器就裝在離陶爾斐斯被納粹分子用槍暗殺的地點約5 步路的地方。??[許士尼格說' 德國政府今天交給米克拉斯總統一個最後通牒,還有一個時限,命令他任命德國政府所指定的一個人為總理??不然德國軍隊就將侵入奧地利。
我向全世界宣佈,德國所發出的關於工人鬧事、血流成河和局勢己非奧地利政府所能控制的傳說,是徹頭徹尾的謊言。米克拉斯總統要我告訴奧地利人民,我們已向武力屈服,因為即使在這個可怕的時刻,我們也不準備流血。我們已決定命令軍隊不作抵抗。* 因此,我用一句從我心底深處發出的德語告別話向奧地利人民告別:上帝保擔靄碌乩�?
總理告別了,但是頑強的總統卻還不準備告別。戈林在許士尼格廣播後不久打電話給莫夫將軍時獲悉了這點。戈林對他說:[342 ]“最好是米克拉斯辭職。”
莫夫回答:“是啊,但是他不肯。這是很戲劇化的。我對他講了差不多15分鐘。
他說他絕不向武力屈服。”
“是這樣嗎,他不向武力屈服嗎?”戈林不能相信這種話。
“他不向武力屈服。”這位將軍重複道。
“那末說,他是要人攆他出去嗎?”
莫夫說,“是啊,他賴在那裡不走。”
戈林笑道:“嘿,養了14個孩子,只好賴在那裡不走。不管怎麼樣,叫賽斯去接過手來。”
仍然有那個電報問題沒有解決,希特勒為了要辯解他的侵略,需要有那封電報。
據在柏林總理府裡跟元首在一起的巴本說,元首現在“處在一種接近於歇斯底里的狀態”。頑強的奧地利總統正在挫敗他的計劃。還有賽斯一英夸特,因為他沒有發那封要求希特勒派軍隊進入奧地利來平定騷亂的電報,希特勒怒不可遏,在3 月11日晚上8 點45分發出了入侵的命令。*3分鐘後,在8 點48分,戈林跟維也納的凱普勒通了電話。
仔細聽好。應由賽斯一英夸特把如下的電報發到這裡來。用筆記下。
“在許士尼格政府辭職後認為本身任務是建立奧地利的安寧和秩序的臨時奧地利政府,向德國政府發出緊急請求,要求支援它完成這個任務和幫助它防止流血事件,為此目的,它要求德國政府儘快派遣德國軍隊。”
凱普勒叫元帥放心,他一定立即把“電報”內容給賽斯—英夸特看。
戈林說:“他甚至不必發這個電報。他只需要說一聲‘同意’就行了。”
一小時後凱普勒回電話給柏林。他說,“告訴元帥,賽斯—英夸特同意了”。
這樣,第二天我經過柏林街道時,發現《人民觀察家報》刊載著這樣觸目驚心的標題:日耳曼人的奧地利倖免於亂。報上有戈培爾所捏造的描述維也納大街上共產黨騷動——毆鬥、開槍、劫掠——的令人難以相信的訊息,還有德國官方通訊社德意志通訊社所發的那個電報的內容,說是賽斯—英夸特在頭天晚上發給希特勒的。實際上,戰爭結束時,在德國外交部的檔案裡找到了跟戈林所口授的完全相同的兩份“電報”。巴本後來解釋它們是怎麼會在那裡的。他說,它們是過了一些時候由德國郵電部長所偽造而存放在政府檔案裡的。
希特勒在整個瘋狂的下午和晚上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不僅是等待米克拉斯總統屈服,而且是在等待著墨索里尼的表示。這位奧地利保護者的沉默態度使人感到惴惴不安。在晚上10點25分,黑森親王菲利普從羅馬打電話到總理府。希特勒親自把耳機抓過去。戈林的技術員記錄了隨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