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黑會議以後,法國對東歐已不再感興趣,他後來就把這一點解釋為法國將聽任德國在這一地區自由行動,特別是對殘存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龐納卻不承認這一點。根據施密特對這次會談的記錄,龐納在回答裡賓特洛甫要求法國承認德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這一點時曾宣稱,“自從慕尼黑會談以來,局勢已有了根本的改變”。這種模稜兩可的說法很快就被狡猾的德國外交部長引伸為一種明確的表示。他是這樣報告希特勒的:“在巴黎的時候,龐納宣稱他不再對有關東歐的問題感到興趣。”法國在慕尼黑那樣快就屈服早就使元首相信了這一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斯洛伐克“贏得了獨立”
希特勒在慕尼黑莊嚴地答應,德國要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殘存部分給予擔保,而今如何呢?當新任法國駐柏林大使羅伯特·考侖德雷1938年12月21日向威茲薩克問起這一點的時候,那位德國外交部的國務秘書回答說,捷克斯洛伐克的命運是在德國掌握之中,他拒絕英法擔保的建議。在此以前,當新任捷克外交部長弗朗吉席克·契瓦爾科夫斯基在10月14日卑躬屈膝地到慕尼黑來乞討希特勒手中的那一點殘羹剩飯,並且問德國是否準備同英國和法國一起保證他的國家的大大縮短了的邊境時,元首鄙夷不屑地回答說:“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擔保不值一文錢……只有德國的擔保才有用。”可是,到1939年年初,仍然遲遲不見這種擔保,理由十分簡單。元首並不想給予這種擔保。這種擔保會影響他緊跟著慕尼黑會議以後就定下的計劃。很快就根本不會有捷克斯洛伐克的存在了,還要什麼擔保呢?要實現這一點,首先得引誘斯洛伐克分裂出去。
慕尼黑會議過了沒有幾天,戈林就在10月17日接見了兩個斯洛伐克領袖斐迪南·杜爾坎斯基和馬赫,還有斯洛伐克境內日耳曼少數民族的領袖弗朗茲·卡馬辛。杜爾坎斯基是新近取得自'438' 治地位的斯洛伐克的副總理,他向戈林保證,斯洛伐克所真正需要的是“完全獨立,同時與德國建立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十分緊密的聯絡”,同一天外交部的一項秘密備忘錄中曾提到,戈林決定,斯洛伐克的獨立必須予以支援。“一個沒有斯洛伐克的捷克國家,更可以受我們自由擺佈。斯洛伐克境內的空軍基地在對東方作戰時十分重要。”這就是10月中旬戈林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們在這裡必須同時注意德國計劃中的兩套平行的做法:一方面是使斯洛伐克脫離布拉格而獨立,一方面是準備用軍事佔領捷克本上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辦法來清算這個國家的剩餘部分。如前面所述,希特勒在1938年10月21日曾命令德國國防軍準備好進行上述清算,12月17日,凱特爾將軍釋出了他所謂的“對於10月21日命令的補充命令”:絕密關於“清算殘存的捷克國家”,元首下達了下列命令。
作戰行動的準備工作,應以估計不會有值得一提的抵抗為前提。
在外界看來,此項行動必須清楚地顯得僅僅是一項和平的行動,而不是一種作戰的行為。
因此,此項行動必須僅僅由平時的武裝部隊執行,不必用動員辦法增援……儘管捷克斯洛伐克親德的新政府盡力討好希特勒,它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也已逐漸認識到這個國家的命運已經定局了。為了進一步討好希特勒,捷克內閣在1938年聖誕節以前就解散了共產黨,並且解除了日耳曼人學校裡所有猶大教員的工作。1939年1 月12日,外交部長契瓦爾科夫斯基在給德國外交部的一份電報中強調說,他的政府“將在各方面滿足德國人的願望,以此來努力證明它的誠心善意”。同一天,他還促請駐在布拉格的德國代辦注意“捷克斯洛伐克即將併入德國”之說甚囂塵上。
為了想探明這點殘山剩水還能不能挽救,契瓦爾科夫斯基最後說服希特勒答應於1 月21日在柏林接見他。這是一幕極慘的景象,雖然對捷克人說來,接踵而來的下一幕還要更慘,捷克外交'439' 部長在這個不可一世的德國獨裁者面前搖尾乞憐,希特勒當時盛氣凌人的樣子達到了極點。希特勒說,捷克斯洛伐克是由於“德國的剋制”才免於慘遭浩劫。雖然如此,捷克人若不改弦易轍,他還是要“消滅”他們。他們必須忘卻自己的“歷史”,那不過是“給小學生聽的廢話”。他們必須唯德國人的命令是聽,這是他們唯一的自全之道。具體地說,捷克斯洛伐克必須退出國際聯盟,大大縮減它的軍隊——“因為反正它一點作用也沒有”——參加反共公約,在外交政策方面接受德國的指導,同德國訂立優惠的貿易協定,其中有一個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