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為看透了官場是一是非之地。一個具有這樣想法的人怎麼會回過頭來對是非之地大談特談呢?假設他總是評議朝政,朝廷難道會任憑他胡說八道而不理?

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當時諸多被貶官員總到他那裡聽他講學。這就讓人有一種感覺:東林書院是失敗者的樂園,大凡失敗者對打敗他的敵人肯定不會有什麼好評價。

所以,有時候,一件事情你做沒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說你做了。認為顧憲成在東林書院評議時政,並將其命名為“東林黨”的內閣一派之所以會這樣講,無非是因為當時朝中有許多反對派都是傾向於東林書院的,即使不是很傾心於東林書院,但對顧憲成於東林講學並無惡感,或許還去聽了幾次。內閣一派為了大範圍地打擊這些人,總要找到他們的老巢,而這個老巢就是東林書院。

有人曾將東林書院的那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當作是顧憲成議論時政的證據,但這副顧憲成寫於年輕時代的對聯就像是一個人的衣服,難道穿黑衣服的人就都是黑社會嗎?

但凡一個人做事都有一定的目的,倘若顧憲成當時真的有評議朝政之事,那麼在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他接到聖旨去南京任職時卻婉言謝絕*就成了怪事。按照常理來講,評議朝政無非是希望自己能顛倒該時的朝政,他不去做官,就說不過去了。

那麼,顧憲成在東林書院幹什麼呢?歷史告訴我們,他的確在講學,講孔孟思想,他想要從當時對孔孟思想紛繁複雜的解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