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契丹和李克用的動向就是張存敬用快馬送到汴梁的。
眾武將都主張遠征塞外,雖然渤海國一向都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他畢竟也是大梁的屬國,在朱溫登基的時候也表示了臣服,並送了大批的賀禮和朝貢,如果大梁王朝剛剛建立,就眼睜睜的看著這個屬國被人攻佔,豈不讓天下其他屬國心寒?
除了渤海國,大梁周邊的屬國還有交趾、南詔、吐蕃、回鶻,高麗、新羅、百濟(均在朝鮮半島)、日本、泥婆羅(今尼泊爾)、驃國(今緬甸)、赤土(今泰國)、真臘(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蘇門答臘)、訶陵(今印尼爪哇)、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國家也都與中原保持著密切的聯絡,常年有商旅往來。
這些小國在盛唐時期也曾是李唐的屬國,年年派使節前來中原朝貢,商旅更是絡繹不絕,最近幾年由於中原戰亂不斷,這才讓周邊的屬國大都脫離了李唐的控制,逐漸獨立起來,可他們依賴中原的文化和先進的技術還有茶葉、瓷器、絲綢等東西,是以雖然在戰亂之中,依舊有少數行商不遠萬里來到中原進行貿易,更有一些人埋骨於這場戰亂。山口梅子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當年他在廣州城被朱溫攻破的時候,死於亂軍之中,而下達屠城命令的人就是朱溫。
可朱溫也是無心之失,當時由於朱溫的二哥朱存為了救朱溫,而戰死在廣州的甕城之中,朱溫在急怒攻心之下才下達了屠城的命令,讓廣州這個國際性大都市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幸虧黃巢及時趕到,才制止了朱溫的進一步屠殺,而當時死於戰亂的人也不下兩萬。
每一次朱溫響起那場屠殺心裡都有些不是滋味,因為朱溫知道,每一個人無論貴賤都有其對生存的權利,誰也沒有權利以任何理由來剝奪別人的生命,可在戰亂年代,人的生命就是如草芥般不值錢。
如今渤海國被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機聯手圍攻,渤海國國主大瑋派信使求援,朱溫不得不發兵,雖然中原的戰亂剛剛平定,正需要休養生息,可他更知道這時如果他不派兵救援渤海國的話,以後大梁王朝在其他小國眼中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也不會再有小國來依附大梁王朝成為屬國。
可在朱溫更加清楚的認識到遠在遼東的渤海國在底層士兵的眼中並不是中原的領土,跟他們沒有絲毫的利益關係,士兵們在保家衛國作戰的時候可以表現出過人的勇猛,但在遠離他鄉作戰的時候卻未必能夠有平時一半的勇氣,這一點朱溫比任何人都清楚。
歷史上很多次的遠征軍都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對作戰動機的缺乏,所以士氣也不能有效的夠提的起來。所以很多的遠征行動都是以失敗告終,包括隋末隋煬帝的三次遠征高句麗行動,雖然都是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去攻打相對弱小的國家,卻每一次都是傷亡慘重,並直接導致了大隋王朝的灰飛煙滅。
所以朱溫要麼不出徵,既然出征就一定大勝,而不能是慘勝,這就要讓士卒們對渤海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讓他們瞭解到渤海國也是大梁王朝的領土,渤海國的國王不過是大梁王朝任命的渤海郡王,渤海國的國土其實是大梁王朝的領土忽汗州,而渤海國的國主是大梁的忽汗州都督。
所以朱溫在出兵以前先讓各軍的長史、參軍等人向士卒們宣傳關於渤海國是大梁王朝的一部分的知識,就像當年毛爺爺要決定抗美援朝的時候做的一樣,說朝鮮人民是中國人民的好兄弟等等是一個道理。
一時間各軍營掀起了一股渤海風,幾乎人人見面都談論渤海,或者有的人說忽汗州,把忽汗州當做大梁王朝的一份子,就好像這渤海國成了中原人民多年未見的遠親一樣親切。
這時朱溫再讓人把渤海國正在被沙陀人和契丹人圍攻的訊息放出去,一時間各營將士紛紛表示要揮師北上,把沙陀人和契丹人趕離遼東。有些低階將領紛紛向上司請戰,士卒們也都熱血沸騰。
朱溫見時機成熟,就在大校場校閱三軍,朱溫身穿明黃色重鎧,站在高臺上,看著校場上一眼望不到變計程車卒,他心情激盪,高聲道:“兄弟們,你們都是大梁王朝的健兒,是保家衛國的勇士,而現在我們的好兄弟忽汗州的百姓正在被沙陀人和契丹人圍攻,殘暴的沙陀人和契丹人正在掠奪他們辛勤耕作的勞動成果,正在燒燬他們的房屋,搶走他們的妻女,把他們變成草原上的奴隸,你們說我們該怎麼辦?”
朱溫內力充沛,這番話是他用內力發出去的,幾乎數萬人馬都聽的清清楚楚,一時間三軍將士一起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