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烽煙再起
這次在洺州伏擊李克用的隊伍是朱溫親自帶隊,在李克用的隊伍逃走後,他們又揮兵追了三十里才罷休,一路上又撿了很多的戰利品,這一戰朱溫收穫不小。
宣武軍的隊伍回到洺州城外,洺州的城門已經開啟,李存孝一身錚亮的鎧甲,出城迎接昔日的對手朱溫。
遠遠的朱溫就翻身下馬,快步上前,李存孝正想下馬,卻被朱溫攔住,道:“你身上有傷,切莫亂動。”
李存孝心中一陣感動,雖然明知道朱溫這是在邀買人心,但這份感動還是發自肺腑的,特別是今天李克用決絕的下令把自己處以車裂之刑之後,他就已經知道,自己與李克用的父子之情已經到頭了。本來他已經抱了必死之心的,沒想到最後關頭還是自己的老對手朱溫救了自己一命,真是世事無常啊。
李存孝麾下都是跟隨李存孝多年的嫡系人馬,聽說自己等人跟隨李存孝在前線奮勇殺敵,李克用竟然不分青紅皂白要處死自己的主帥,這些兵丁們一個個早就義憤填膺了,待到見到主帥身中數箭狼狽回城,更是一個個勃然大怒,是以在李克用沿著洺州城撤退的時候,他們竟然自發的在城牆上用強弓硬弩襲擊李克用的隊伍。
這些塞北漢子就是這樣,誰對他們好,他們心裡其實清楚的很。
李存孝迎接朱溫進城也是經過和眾將商議的,因為他們很清楚,李克用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憑藉自己這點兒兵力根本不足以跟李克用對抗。唯一的希望就是投靠朱溫,普天之下,也許只有朱溫才有跟李克用一拼的實力。
到了洺州的州衙,朱溫親自扶李存孝下馬,讓李存孝分外感激,李存孝麾下的將領看在眼裡,心中對朱溫也都好感倍增,他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是沙陀人,大部分都是代北的牧民,其中契丹人、沙陀人、吐谷渾人都有。
他們原本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這些年來北方各部落連年征戰,契丹人迅速崛起,欺凌一些其他部族,契丹人各部落之間也互相攻捍,所以他們幾乎自幼就是生活在馬背上的勇士,都能開強弓,特別是在馬背上射箭的技術更是精絕,是中原男兒所無法比擬的,所以這些年來他們在北方各藩鎮之間縱橫無敵,無人能擋。
直到遇到朱溫的火槍隊,才被殺傷力強大的火槍打了個措手不及,這些生活在草原上的漢子無法理解為什麼一根燒火棍能夠噴出數百步外取人性命的鐵球,這在他們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這種東西,所以在於這種先進兵器對敵上吃了幾次虧。
李存孝在州衙設的客廳裡設宴款待朱溫和他麾下的眾將領,李存孝由於有傷在身,對酒是淺嘗則止,酒過三巡之後,李存孝才代表城中的十餘萬百姓以及萬餘守軍向朱溫表示了謝意,因為他們絕對會毫無懸念的認為如果不是朱溫的及時趕到,讓李克用攻破洺州的話,城中的百姓能夠僥倖活下來的人少之又少。
即便是李存孝麾下的這些軍官和兵丁,一樣會因為李存孝的關係而被分批編入其他隊伍,之後他們會被派去攻打某一方的勢力,最後他們會成為戰爭的炮灰,死在戰場上,與他們的將軍在黃泉路上再次相逢。這種例子又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所以李存孝麾下的這些軍官都很清楚自己所要面對的情況,再跟著河東已經不太可能了,現在能夠投靠實力更加強悍的朱溫,無疑讓他們更加放心。
接連幾天他們都在對洺州城的各方面政策做安排,朱溫主要是制定一個大的方向,而具體執行還是靠原來的官員,這些官員基本上還是原來李存孝安排的那些,朱溫並沒有干涉城中的具體政策實施。但這並不代表朱溫就會撒手不管了,朱溫治理下的每一個城市都有明裡暗裡的探子在看著,所有官員平時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在他的注視之下。
不過朱溫也不是很古板的人,只要那些官員做的不要太離譜,一般他們也不會受到朱溫過多的懲處。
就在朱溫來到洺州的第四天,淮南的龐師古傳來訊息,南征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拿下天長、**、高郵等軍事據點,可在揚州城下卻遭到孫儒的強烈反擊,損失慘重,只得退兵。
龐師古帶領的南征大軍失利,也在朱溫的預料之中,宣武軍雖然有火槍,不過只有不足一萬支,因為朱溫的主要戰場在北方,所以龐師古的軍隊只配備了五百支步槍。龐師古帶領的隊伍並不是朱溫的嫡系人馬,而是這些年來收編的其他藩鎮的降軍還有新近招募的隊伍。
雖然這支隊伍也有三萬人,加上沿途運輸糧草、輜重的兩萬人,還有沿途配合的官員和當地的團練鄉勇,龐師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