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喑啤�

黃巢道:“宋城可不像那些小縣城一般不堪一擊,如果強行攻城,死傷必然慘重。宋威兩萬兵馬此時正在城中,真的攻城勝負難料。”

孟楷道:“那我們如何才能拿下宋城?”

黃巢看了朱溫一眼,朱溫會意,對孟楷笑道:“我們只是包圍宋城,並不是要拿下宋城。宋城地處南北運河的咽喉之地,為南北漕運之命脈。北有汴州的宣武軍、西有許州的忠武軍、東有徐州的感化軍,三路大軍怎會坐視我等佔宋州而斷南北漕運交通?”

孟楷不解道:“那我們大軍集結宋州所為何來?”

朱溫笑道:“我們和王將軍(王仙芝)大軍同圍宋州,把宋威這個招討使困在了宋城之內,三鎮定然派大軍雲集宋州。三鎮定然空虛,我們乘隙攻敵後方,依然放棄大鎮,只攻打周邊縣城,乘機壯大人馬。挨時機成熟,大軍渡江南下,以江南富庶之地為根基,憑藉長江之險跟唐廷劃江而治,進可攻推可守。如此則大業可成。”

孟楷等無言以對,心中也不禁暗暗佩服朱溫的謀略。

豈知朱溫不過是綜合了幾千年來中國各路軍閥的爭霸經驗而定出了這個戰略。“敵強我退、敵弱我打”,在敵人兵力薄弱的地方建立根基,待時機成熟時再與敵軍決戰。道理雖然簡單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朱溫不過是照搬了偉人毛爺爺的戰略,根據唐末的形勢而略作改變而已。

朱溫看多了三國那樣的戰爭場面,原以為兵臨城下後宋威會開城列陣迎敵,雙方各出猛將挑戰,大戰數百回合。真的到了城下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宋城城門緊閉,吊橋高高掛起,城樓上、城牆上密佈著弓箭手和投石車,滾木雷石。這才是真正的戰爭,在冷兵器時代,一座堅固的城池可以把自己數倍的兵力拒於城外。

像《三國演義》裡描寫的那種以一兩員猛將就可以左右一場戰爭的成敗的事情是不會出現在真正的戰場上的,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而絕對不會取決於某個人的勇猛機智。同樣的地勢作戰就取決於兵力的多寡優劣和軍隊計程車氣是否高昂,如果軍隊士氣低落,就算是十萬大軍也同樣可能不戰而潰。

朱溫心道,羅貫中先生那麼扯淡的三國都能為天下人所接受,真的不可思議。有哪個傻子會放棄高牆堅壘出城列陣跟你在平原上決戰?除非守城的將領是攻城一方的臥底,早有獻城投降之心,卻又怕諸將不服,以出城決戰為理由給對方製造機會;要麼就是守城的人腦袋被驢踢了。

黃巢打定了主意圍城而不攻,王仙芝見敵軍守備森嚴當然也不願部下做無謂的犧牲,只是希望城中因多了宋威的兩萬大軍而早日糧草不濟不得不出城決戰。是以大軍圍城數日並未發生真正的戰爭。

王仙芝甚至讓部下在城下下馬就地埋鍋做飯,就那麼席地而坐,想以此來引城中唐軍出城。可宋威征戰沙場數十年,哪裡會上這種當,根本不為所動。

八月十二日,王仙芝首先忍耐不住,遣使約黃巢一起攻城。黃巢以勝算太小而拒絕攻城,王仙芝無奈,只能繼續圍城。

城中的宋威也焦急萬分,他本來未把王仙芝和黃巢放在心上,是以並未帶大批糧草。宋城雖然是宋州的軍政中心,可數年來中原征戰不斷,倉中餘糧並不充足,支撐宋城八千人馬還無所謂,可多了宋威的兩萬人就不同了。將近三萬人,每天糧食要耗費多少?

更讓宋威擔心的是草料,城中本來沒有多少騎兵,宋威帶了三千騎兵進來,草料只能支撐三日。大軍圍城,三日後若無外援,真的只能拆民房頂上的草喂戰馬了。他當然知道戰馬對於軍隊的重要性。

他早已遣快馬飛報宣武軍、感化軍、忠武軍,命三鎮人馬在中秋前後集結宋州,宋威自己在幽州的平盧軍人馬也會在那時趕到。四鎮人馬加上自己的兩萬和宋城的八千人,單從兵力上足以對付二賊。他唯一擔心的是援軍會不會如期到來?

黃巢在宋城外十里紮營,大帳內黃巢與眾將商議軍情,黃巢道:“據探馬回報,忠武軍的援軍已經在百里之內,不過只有三千人馬,明日當能到睢縣。林言,你派人連夜密報駐守睢縣城的李勍,讓他不要力戰,一路撤向寧陵,半路上伏兵殺出時再回頭廝殺。再讓駐守寧陵的李罕之率兵出城在寧陵以西險要處設伏。讓李罕之和李勍兩人務必全殲忠武軍的三千人馬。感化軍的援軍自然有王仙芝對付,不勞我們操心。”

林言躬身領命,下去安排人手去了。

朱溫見黃巢指揮若定,談笑之間就把忠武軍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