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持國家事務。這些二十年來,都是由閣臣主持庭議,六部首腦和六科給事中、都察院的御史們參與商定國是。整個國家,在管理上處於全權委任、自動執行的狀態。

閣臣是由六部的首腦,會同都察院給事中及御史們會推後報皇帝批准,或是由皇帝自己親點產生。

六部的首腦和各部院官吏的升遷,都是由六部各自的官吏會同都察院會推後報皇帝批准。而有資格參與國家決策的給事中和御史們,則是由閣老及六部首腦提名,在會同各部高階官員會推後,報皇帝批准產生。

皇帝有時也會親自點名某人出任閣臣、部卿、給事中和御史這些要職,但是如果在職的閣老、六部和都察院都反對這個人選時,就會一同抵制,皇帝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閣臣主要是召集主持各類庭議,替皇帝制定各種政策,由皇帝審批後,交由六部執行。

都察院執掌天下百官的風紀,劾查國是利弊,乃至各部院的施政得失,每一道御史都兼有分管各部風紀的工作。

六科給事中則稽查和參與各部的實際工作,如果各部的政務偏離施政方向,則劾報閣部庭議或皇帝處置,甚至可以先行糾正。皇帝有時也會直接下旨,讓六部施行某種政策,但是如果該科給事中認為皇帝的旨意有錯失,則可以封回皇帝敕旨,要求讓閣臣和各部會同庭議後再做決定。

萬曆皇帝雖然不理朝事,但他也沒有對大明的國策做什麼實質性的變更,所以六部一樣能夠自行運轉。

可是問題也就出在這裡,這個行政體系看上去十分完善,但是因為萬曆皇帝二十年的怠政,使得它變得越來越荒唐。

閣老、六部部卿、六科、都察院的官吏都會老、會死,新會推出來的人選,必須報給皇帝批紅認可之後,才算被正式任命。沒有皇帝的認可,這些會推出來的人一樣不算數。

然而會推之後,皇帝高興就批,不高興就給你放個幾天、幾個月、乃至幾年。

“會推?”符強對這個詞聞所未聞。在來這個時空之前,限於文言的知識,他學的歷史都是後世學者根據史料用白話文寫的,一般上也就是記載了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一些科技。符強當然知道史學家們肯定會因為他們寫書的動機和個人喜好,對選用的史料做一些篩選,要不然自己也不會接連受到大明一些科技和社會現象的震撼了。這個會推是什麼意思,還真是沒從記憶裡看過的史書中找出影子。

“這都不懂?顧名思義都不會麼?會推。會者,大家聚在一起。推者,把自己心裡認可的人推舉出來。懂了吧?”熊延弼非常不滿地掃了符強一眼。來北京的這一路,符強都在他的指導下學習,說起來也算他的學生。看樣子他對自己這個女婿兼學生的悟性,多少有些生氣。

“這是民主選舉!”符強終於明白,大聲驚叫起來。明朝有這種民主選舉?這是怎麼回事?自己看的那些近代的皇宮戲電視劇裡面,都是皇帝作主,大臣們跟應聲蟲一樣傻乎乎的裝模作樣,什麼時候有過熊延弼說的這種事情了!

“什麼明主選舉?從世宗開始,皇帝們基本都不干涉會推,跟明主又有什麼關係了?說公平選舉還差不多。”

熊延弼顯然是聽錯了符強的意思,斥責了一句。而後想了想又說:“不過歷朝皇帝好像還沒有那些像咱們大明這樣幹過,這種讓臣子自主推選上官和其它職位的規矩,說是咱們大明之主才敢用的選舉也對。啊啊,對了,你那個選舉一詞,用的十分貼切。”

符強冷汗流了下來,這個詞是自己從後世學來的,當然貼切了。

熊延弼接著說。從萬曆深居不出開始到現在,閣老已經只剩了兩個,有一個已經閉門不出一年多。六部尚書裡,是經過皇帝批紅正式認可的只剩下三個,有一個還在鬧意見要辭職,其他三部都已經沒有正式的尚書。更有甚者,都察院已經八年沒有都御史,和哪三部一樣都是由侍郎署職代理。而且,就是各部的侍郎,也都只剩了一個。給事中原先的定製是五十人,都察院的御史是一百一十人,到現在竟然都只剩下了十幾個人。整個朝廷的中樞機構,已經在人事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到了幾近癱瘓的地步。

符強雖然在史書裡看過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出內宮的記載,卻還是忍不住嘆息了一聲,說:“這個皇帝也太懶了點吧?他自己朱家的天下,難道自己都不想顧麼?”

“噓!這話可要小心。”熊延弼提醒了一下,突然指著符強手裡的東林院抄問:“這是什麼?”

符強把院抄遞給了熊延弼,他看了幾眼,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