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一個人的世界觀是頑固的,不會因為一兩件事情就輕易放棄抵抗。

我跌進沉思的壞習慣中暢遊了一會,才發現那著魔的三個人已經到了我面前,而且用一種戲謔的態度瞅著我,我急忙跳開一步道:“你們幹啥?”老鐵笑笑指著地上,示意我坐下再說,但我還是半信半疑,等他們完全盤腿坐下後,我才蹲下問道:“剛才怎麼回事?”

於是那三人圍坐一起,向我和唐朝山講述了他們剛才的經歷,雖然這超出了我的知識範疇,但是親眼目睹之下,我也不好意思斷然否認。據他們描述,一開始和唐朝山感覺一樣,聽到一個人說他是明朝的將軍,明朝滅亡後隱居山林,隨後被天竺異人帶至他邦,修煉多年後返回中土,發現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本來想一走了之,退出紅塵紛爭,不料偶然間發現此處氣象猙獰,仔細檢視才明白這竟然是某位大人物祖先之陵。

我不耐煩道:“那我怎麼就沒聽見?誰知道是不是你們幾個合夥來蒙我的。”二胖不耐煩道:“愛信不信,反正這就是我們當時的情形!”sheep扶了扶眼鏡說道:“你這不是探討問題的態度,這是詭辯的方法,人作為個體是有差異的,你沒有見過的東西,並不證明別人就沒見過。上學時候老師講電子,你為什麼不去問他:‘拿個電子出來給我看看’?我們三人所見都是相同的情況,這個效果催眠做不到,所以基本上可以證明真實性的。”

接著說這將軍不動聲色,在此處住下,每日細細觀察。沒多久到了清明,遇見一位來此拜祭的和尚,這僧人鷹鼻深目,頗具胡人風采,行走坐臥落拓不羈,可見是一位久歷風霜的老修行。二人一見如故,詳談之下,將軍試探詢問道,可知這陵墓中所葬何人。那僧人搖頭不知,只是隨口答道:“出家之人,普度幽冥,無論此地所葬何人,皆應該隨緣迴向。”

僧人在此似乎頗具人緣,周圍鄉民紛紛延請到家,唸誦消災。將軍跟蹤了幾天,也沒有發現什麼破綻,感覺自己似乎多疑,便放鬆了追查,決定自己隻身入洞探個明白。既然知道這將軍屯都是守陵人的後代,白天不好動手,他便選了一個明月之夜,悄悄前往。

到了南坡入口,將軍吸氣縱步貼著岩石剛上了一半,就感覺背後一陣寒意襲來,急忙回頭,看那僧人持禪杖而立,距離不到一丈。

將軍心下大驚,須知他在天竺所學乃是世間上乘功夫,方圓一里風吹草動無不悉知悉見,剛才竟然沒有感覺到僧人就在附近,委實可怕。

將軍轉念之間又上升了一丈,心道辦事要緊,且不和你糾纏。不料那和尚仰天一吼,其聲衝進洞穴,復又反射回來,形成巨大的聲浪,震得將軍站立不穩,徑直跌落下來。

那洞口之下就是滾燙的泉水,倘若跌落進去,不死也是重傷。將軍情急之下揮掌排擊水面,由於這拍擊速度奇快,加上輕身功夫不俗,他便一個翻身站到山石一側。

那僧人看到這一手,也忍不住叫了一聲好,合掌道:“你進入這山洞,究竟意欲何為?”將軍朗聲道:“看這洞穴時陰時陽,面目可憎,看這周圍鄉民為嗔火所困,路見不平!”

僧人笑道:“可憐人必有可憎之處,天下事你管得過來不?”將軍冷笑道:“看你也不是一般人物,為何心腸如此歹毒,莫非此洞乃是你所佈置?”

僧人不耐煩道:“要想進洞,過了我這一關再說罷!”說罷大袖遮天而起,竟然御風飛起,直衝將軍而來。

將軍見勢不妙,忙從懷中掏出師傳“梵天長笛”,吸足一口真氣,吹將起來。梵天長笛據說傳自天竺黃髮外道,具有極強的蠱惑力,此笛配合真氣,可於四十里外收招魂魄,令所招之人暈沉昏昧。

將軍這長笛吹起之後,月夜變得無端蕭肅,那僧袍無風自動鼓脹數倍,僧人落地一手捂耳一手平舉禪杖,步履極為艱難,竟似逆著狂風步行一樣走近。將軍對這笛聲極有信心,相信僧人不出十步,必然吐血倒地。

果然走到第七步時,僧人棄了禪杖蹲下哀號。將軍見狀,心道同為修道之人,得饒人處且饒人,此念剛起,笛隨人心,氣勢弱了下去。

僧人卻未停止嚎叫,這叫聲如泣如訴,似有無盡哀怨之意,隨著南坡草木流向人群居所,遠處燈火竟然滅了幾盞。

將軍乍聽此聲,便不由憶起幼年乞討、壯年征戰、中年寂寥凡此種種,那一幕幕在眼前活生生回放,頓感人生無趣,縱然百年富貴,轉眼枯骨荒冢,不如就此跳了下去,再無煩惱憂愁。想到這裡,將軍把手一鬆,直直跌向谷底……

大約也是命不該絕,此夜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