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寇的勝利品如軍大衣、皮靴、大陽旗等拿出來展覽,讓大家品嚐日本造的壓縮餅乾,還將日軍大衣送給記者們。這一勝利,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它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遲滯了敵人的進攻,迫使敵人進至渾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轉移到平型關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漢鐵路和同蒲鐵路友軍的作戰,使已陷入敵圍的出擊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於被殲之險厄。

《大公報》的範長江提出可以派記者隨八路軍採訪。彭雪楓立即向延安請示。中共中央立即批示:急需透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向全國人民、全世界宣傳報道,八路軍是堅決抗日的軍隊,剛出師華北,便取得勝利。並指示由辦事處負責物色新聞記者去八路軍採訪拍照。

沙飛和周巍峙都想上前線去。最後,彭雪楓跟周巍峙商量,說沙飛會攝影,在上海拍過魯迅,派他去前線比較可靠。為魯迅先生拍照的經歷給沙飛帶來了機遇,最後沙飛如願以償去了前線,周巍峙留了下來。

在八路軍辦事處的安排下,沙飛帶著攝影器材,乘坐從太原北去的火車,到達忻口,再換去五臺的軍用卡車,下車後又走了二十多里路,才到達了八路軍總部所在的南茹村。而後,他又拿著八路軍總部的證明,直奔115師駐地。

當時,115師在平型關戰鬥結束後,迅速撤離戰場,駐紮在五臺縣城東的一個小村莊裡進行休整。沙飛是第一個採訪115師的記者,這也是他第一次以戰地記者身份去戰地採訪。

115師沒有限制沙飛採訪,給予他大力支援。師政委聶榮臻還把沙飛介紹給了當時喜歡搞攝影的偵察科長蘇靜。沙飛與蘇靜倆人住在一間20平方米的屋子裡,他們互相切磋攝影技術,一起衝沙飛拍的膠捲。沙飛把自己拍攝的魯迅的照片拿給蘇靜看,蘇靜送給沙飛一件繳獲來的日軍大衣。而沙飛最想去的是平型關戰場,但部隊已撤退,大家勸他不用再去了。於是,沙飛只拍了八路軍的戰利品,拍了林彪、聶榮臻以及戰士們的活動,總共是兩個膠捲。

之後,沙飛迅速趕回太原,洗照片、向各地報社發稿,宣傳八路軍出師後的第一個大勝利。

1937年10月26日,山西東部重要關隘—— 娘子關失守,晉北戰場全線敗退,太原危在旦夕。當在太原的沙飛了解到聶榮臻率一部在五臺山一帶打游擊開闢抗日根據地的時候,他決定去五臺山。

沙飛背上照相機,告別太原。在往五臺山的路上,他看到一批批打了敗仗的中國官兵向後方撤退,受了傷計程車兵或爬行,或躺在路邊,在血泊中呼救……有時還遇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百姓流離失所,到處逃難,令人慘不忍睹。這一切,更激起沙飛對日本法西斯的仇恨,增強了他堅決抗戰到底的決心。

平型關大捷是沙飛的第一次採訪。他也從此與這個勝利之師結下了終身情緣。晉察冀的炮火成就了他作為戰地記者的所有業績,他再也沒有回到風光旖旎的南方;在北國大漠蒼關黃土煙塵中,沙飛度過了生命中最忙碌、最精彩、最輝煌,也是最後的13年。

part 8《將軍與幼女》組照(1)

井陘煤礦的戰火,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但也傷及了一些日軍家屬。戰鬥的硝煙還未散盡,三團一營四連在陣地上發現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站在一具日本婦女的屍體旁,驚魂不定的樣子。旁邊還有一個更小的孩子不知是死是活。

當時,戰鬥沒有停止,日軍仍不停地向八路軍陣地射擊,一名戰士在此時被日軍的子彈射中犧牲。面對幼小的孩子,四連連長感到情況緊急,馬上命令通訊員楊仲山,趕快把小孩護送到營部的救護所。

楊仲山抱起大一點的小孩,迅速地撤離火力交織的碉堡,沿交通壕奔向救護所。楊仲山鑽進路旁的高粱地,向青紗帳的裡邊轉移,高粱葉上的露水打溼了他們的衣服。楊仲山怕小孩著涼,蹲在地上摟緊她,隨手摘下高粱葉為她驅趕蚊子。

早上7點多鐘,見到前邊的村子有老鄉來往,楊仲山拉著小女孩離開潮溼的高粱地,沿大路趕往營救護所。那個小一點的孩子隨後也被送到了這裡,但因年紀太小,據說是被送給當地人撫養了。楊仲山向營長賴慶堯彙報了護送日本小姑娘的情況後,8點多鐘又翻回連隊,繼續參加戰鬥。致使在宣傳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沙飛一度因沒有找到護送孩子的戰士,沒能瞭解更多的情況而感到非常遺憾。

前線部隊向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請示,聶榮臻在所寫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當時,我的想法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