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飛還有父母弟弟妹妹要照顧,他的父母也極力反對沙飛專門搞攝影。在家裡,沙飛頓時四面楚歌。
但沙飛是一個不輕言放棄的人,他要做個最優秀的攝影師,他對自己的未來信心十足。面對他的執拗,一向瞭解他的妻子也只有讓步。
1936年,沙飛從電臺請假,離開了汕頭。他揹著照相機,來到嚮往已久的上海,從此開始他動盪不安的生活。30年代的上海不光是紙醉金迷、風花雪月,也是經濟、文化、金融和貿易的中心。沙飛找到自己的本家司徒博,住在他家裡,親人們為他接風,參加的都是司徒家族的人。大家都很高興,司徒家族是個人才濟濟的家族,有搞電影的,有從事教育的、音樂的,還有搞美術和建築的。沙飛告訴大家他的打算,就是要從事攝影,因為這種手段非常快捷,而且能夠忠實地記錄時代,經濟上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他為親人們的成功高興,也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就在這一年,沙飛成功地在廣州舉辦了攝影展。之後,妻子王輝帶著兒子找到了滯留在廣州不肯回家的沙飛。經多方勸解,沙飛極不情願地與妻兒回到家裡,但是報務員的生活對於他來說已經如同一潭死水般凝固可怕,他嘗試像以前一樣做個好丈夫、好父親,但是很顯然,他已經做不到了。他覺得無法全身心投入自己熱愛的攝影事業,生活簡直毫無意義可言。他需要攝影,需要自由,需要創作的衝動,而這是溫馨的家庭再也給不了他的了。他無法繼續這種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無聊空寂的日子,他覺得自己遲早會被逼瘋的。於是他再一次想到了逃離,這一次王輝沒有妥協,她威脅說如果想要攝影只能離婚。痛苦的沙飛離開了家,離開了汕頭,隨之離開了故鄉。後來,他再也沒有回去。
在桂林再次舉辦攝影展之前,他收到了妻子王輝提出的若不回汕頭便與之離婚的回信。沙飛絕望至極,灑淚寫下“誓不屈服 犧牲到底”八個大字後,回了妻子一封同意離婚的信。在愛人與攝影之間,家庭與事業之間,沙飛最終選擇了其終生不悔的攝影事業。
part 3為魯迅拍照(圖)(1)
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的沙飛,因與畫家司徒喬、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喜歡攝影的牙科醫生司徒博等族親的來往,認識了上海的左翼木刻家。因為木刻,沙飛也因此與魯迅先生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木刻的奠基者。很多受過他教誨的現代著名的版畫家都認為:“魯迅像中國新興木刻的母親一樣,他的養育之恩使我們永遠不能忘懷。”
魯迅與木刻的關係始於1929年。這一年魯迅相繼編輯出版了《近代木刻選集》和《藝苑朝華》,此後又編輯出版了《木刻士敏土之圖》、《引玉集》、《凱綏?柯勒惠支版畫選集》等畫冊,為普及西方版畫藝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被杭州“國立藝術院”開除的進步學生、“上海一八藝社研究所”成員江豐在看了《木刻士敏土之圖》後,頓開眼界,得到啟發,認為真正找到了革命藝術的描寫內容和表現形式學習範本。從此就下決心放棄油畫改作木刻。
從1930年至1933年,魯迅親自租借場地舉辦了三次外國原刻木刻展覽會。1934年,魯迅和宋慶齡一起挑選了55幅中國木刻和繪畫交法國一雜誌的女記者琦達?譚麗德帶去法國展覽,這個名為“革命的中國之新藝術展覽會”後來又移至巴黎和莫斯科展出,宣傳了中國新興的木刻藝術。而由於這個展覽在國外得到好評,也對在特殊政治背景下版畫的立足作用良多。此後,1935年,由平津木刻研究會發起組織了第一屆全國木刻聯展,其中相當數量的展品是由魯迅推薦的。1936年,由廣州現代版畫研究會組織了第二屆全國木刻聯展,10月巡展到上海時,魯迅抱病參觀,11天后魯迅在上海逝世。
1936年10月8日,正是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第二回全國木刻展覽會上,沙飛見到了他敬仰的魯迅先生。
那天,魯迅先生正在病中,但是心情不錯,興致很高。談到翻印畫冊,魯迅就現出稀有的快樂,笑得兩眼眯成一條縫。這笑來自他“老做賠本買賣”,印製了好幾種版畫集通通送了人;說起因為辦木刻畫展和當局鬥爭,他大笑起來,笑聲爽朗。
沙飛在一旁按動相機的快門。據木刻家陳煙橋回憶,當時沙飛按動快門的響聲使魯迅投來警戒的一瞥,同時流露出懷疑的表情,話語也止住了。見這貿然行動者是沙飛,魯迅的警覺釋然,還關心地問沙飛:“你最近拍了些好照片嗎?”並說:“基礎打好才能產生好作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