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如果他愛好的不是京劇而是話劇,那就是另一個張勳,可能也做不出在民國已成立六年、並有袁世凱敗亡在前的情況下還復辟的事來。

雖然他力保清廷,但由於他手握重兵,民國建立後也無法追究他,他繼續是一方諸侯。這個時候,張勳開始被叫做“怪物”,原因是辮子。

他自己堅決不肯剪辮子,也禁止手下士兵剪。對勸他剪辮子的人,他勃然大怒:“誰敢碰我的辮子,我就和他同歸於盡!”後來袁世凱覺得一個民國軍隊將領還拖著辮子,實在說不過去,就親自勸他。面對大總統的勸告,張勳依然我行我素。

張勳在心裡是實打實忠誠於清朝的,現在無法為清朝效力,就堅持留著這條辮子,以表心意和立場,並等著大清東山再起的那一天。

在民國依然留辮子,為什麼會荒誕到被人稱為“怪物”?這得從辮子在中國的歷史說起。

清軍鐵蹄入關之後,多爾袞以年幼的順治皇帝名義於1645年下令,漢族男子必須剃髮梳辮,宣佈“自今佈告以後,京城內外,直隸各省,限旬日盡行剃完。若規避惜發,巧詞爭辯,決不輕貸”,臣僚不得論奏剃髮,否則“殺無赦”。此即為歷史上著名的“剃髮令”。

在那明末大亂世,清軍入關在老百姓中並沒有多大的“亡國”之痛,因為日子已經夠難過了,誰來做皇帝跟老百姓沒關係,說不定關外的人來做皇帝還會讓我們好過一些呢?反正誰來做皇帝,我們都是做老百姓,生活狀態不會改變,也就無所謂“亡國”,也就是“改朝換代”而已。

可是這個“剃髮令”卻受到空前抵制。人們驚恐地發現,這回改換的不是朝代的名字和皇帝,而是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風俗;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劇烈的痛,雖然也許沒有意識到這劇痛的來源——自己的文化,被摧殘、被強行改變了。

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