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就絕對不可能有這幕鬧劇。溥儀重溫了十二天的皇帝夢,遺老們大振了十二天精神,全國人民傻眼了十二天,全拜張勳所賜——張勳就是這次惡性復辟事件的行動主體。

這個張勳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是江西奉新縣赤田村人,幼年家貧,無以為生,就到離他家不遠的江際頭村一個姓許的人家當書童,許家的主人是當時任兩江總督的許振偉。張勳當了好幾年書童,覺得毫無出路,就靈機一動,假造了許振偉的推薦信,偷蓋了老許的印章,跑去投奔清軍江南大營。

江南大營的長官見此人持總督推薦信而來,不但立即批准入營,還格外關照;而張勳入伍後也任勞任怨,忠勇可靠,就一帆風順地升了上去。1895年到袁世凱手下任管帶,1899年任總兵,到辛亥革命時,他已經是江南提督兼江防大臣這樣的大人物了。

許振偉後來知道張勳從軍是假造了自己的推薦信,但那時張勳已經得志,許振偉豈好追究?就做個順水人情,承認此事。

張勳的性格,最突出的是實心眼,也有些憨厚,傳統的信條,他樣樣頑固遵守。辛亥革命之時,清王朝已牆倒眾人推,多少掌權帶兵的人一夜之間就反了水,可他絕不。他認為自己受了如山皇恩,哪能背叛?江浙聯軍攻打他守備的南京,成為整個辛亥革命中最慘烈的戰役,民軍血戰十天才把南京光復;而此期間,張勳滿城盤查,發現剪了辮子的一律處決!

南京之戰中,還有這麼個趣事。張勳那時已五十七歲,妻妾成群,卻又新買了一個蘇州美女為妾。張勳為她取名“小毛子”,十分寵愛,眾人皆知。敗退徐州時,張勳倉皇失措,沒顧上小毛子,致使小毛子在下關被民軍捕獲。陳其美聞知,想出一個很損的主意:他建議把小毛子押到上海張園展出,參觀者每人次收錢四角,這樣估計可以籌集軍費十萬元!

江浙聯軍總司令徐紹楨沒有采納這個建議,相反,命津浦鐵路局局長陶遜把小毛子送到離徐州很近的宿縣,還給了張勳。

失掉小毛子的張勳煩躁不已。他其他的姨太太早對小毛子一人奪寵醋意大發,這下小毛子落入敵手,於是個個都跑過來爭寵,正在鬱悶的張勳張開五指,將眾姨太一頓暴打。又有參謀長來報告江防兵傷亡情況,張勳極不耐煩:“丟了幾營兵算什麼?老子把小毛子丟了!”

得知民軍把小毛子送回,張勳喜出望外。雖然和敢造皇上反的民軍是生死對頭,但他有恩又報恩:為感謝歸還小毛子,他把從南京劫持來的十四輛機車、八十輛客車歸還津浦鐵路局。這些車輛後來在南北之戰中為南方革命軍還發揮了不小作用。

張勳的家鄉觀念極強,他發跡後,對家鄉父老照顧得那叫一個周到:赤田村的老鄉,張勳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缺啥少啥,只要開口,張勳包管。民國時期北京的江西會館,南昌會館,都是張勳出錢建的,奉新的會館,居然建了五個,東西南北中各一座;宣武門外的江西會館要算是北京最豪華的西式建築,不僅有洋樓花園,而且有自己的發電機,在裡面唱戲,燈火通明。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人士,張勳個個給獎學金;至於奉新縣的大學生,吃穿度用,一切花費全由張勳包下。

這樣的做法,當然為他在家鄉贏得了“活菩薩”的口碑。每年正月初一,大批的江西老表都去給張勳拜年,津浦鐵路局每年這個時候都要為他們準備專列。張勳對來拜年的老鄉殷勤款待,大宴三日;老鄉們臨走,帶上大包小包土特產不說,張勳還每人給一百大洋的壓歲錢——一百大洋是什麼概念?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管理員,月薪是十七個大洋!

對於同鄉向他求職或求幫忙的,一律辦到。在他得勢期間,奉新一縣當過各地縣知事(縣長)的就有四十七人!

張勳還酷愛京劇,多年沉醉,十分內行。1922年,復辟失敗已五年的張勳在家開堂會慶祝他的七十大壽,楊小樓、梅蘭芳、餘叔巖等和八十多歲的京劇界老前輩孫菊仙,這些在京昆界赫赫有名的大腕齊集張家花園,成為梨園的一場空前盛會。這些角兒不敢糊弄內行張勳,各自拿出看家本領,賣力演出。張勳說按表演水平付酬勞,送給孫菊仙的報酬竟是六百大洋,感動得孫菊仙熱淚長流,聲音顫抖地說:“懂戲者,張大帥也!知音者,張大帥也!”張勳死時,孫菊仙哭倒在地,說:“黃鐘大呂,恐自絕響!”

這麼多張勳的生平軼事,也充分說明張勳這個人的傳統性,他的性格、信條、趣味是完全古典式的,有機會就擁立溥儀復辟,十分符合他的思想邏輯。如果他發達後對鄉親薄情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