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給軟禁了起來,致使那些來輪班的學生也“經月不得一見”。

大學士桂萼告陽明擅離職守,處置思田事宜失當,陽明屍骨未寒,朝野攻誣之風又起,皇帝下班詔停卹典、世襲,禁偽學。當地官員、惡少、家族中人,起而尋釁,雞飛狗叫,他哥兒兩,無法在家鄉再呆下去,不得不“逃竄”,家產被那些歹人瓜分。他們完全忘了陽明平時與人為善的諸多善行,而且他們也沒學了姚江之學的一星半點,儘管同飲一江之水。看來學風的地域影響是必須分出層次來的。

王艮、歐陽德等商量把先生的遺骨送到南京,去找黃綰。此前,王的老學生方獻夫正好在吏部掌權,派王門學生王臣來當浙江僉事,“分巡浙東”,“經紀其家,奸黨稍阻”--學生不當官也不行。錢德洪、王畿在去京殿試去了,黃弘綱找到在南京剛升為禮部侍郎的黃綰商量,黃說我有個小女,就收正聰為女婿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行聘禮前,錢德洪、王畿到南京請黃給正聰起個名字。黃又有些猶豫了,說有老母在,不敢專。他們就跑到黃的老家。老太太概然應允。錢、王才得以行聘禮。後來,黃將正聰改為正億。黃這一舉動算俠肝義膽了。他對別人是否險狡,姑且不論,對陽明是相當夠意思的。

王臣這個僉事,還有李逢這個推官,“保”著正億前來南京,居然有惡少一路跟著他們,似乎有大的陰謀,他們還得撒謊說是準備分了伯爵兒子的金子就回去萊。惡少們才散去。這話雖然見諸年譜亦讓人難以置信--為誇張形勢的險惡而已。但王臣為這幾句“哄孩子”的話而丟了官倒是真的。大約是被王門中人給“處分”了。他們信以為真了。

王正億在黃家算是安身了。而且到了窿慶年間,陽明大放異彩,正億得襲伯爵位。到了萬曆五年,這位爵爺死了。他的兒子承勳繼承了爵位,大兒子先進該襲爵。但先進無子,想過繼弟弟先達的兒子業弘。先達的夫人說,老大無子,爵自傳我夫,由父及子,爵安往?先進怒,改而過繼本族的業洵。承勳死後,先進沒等到辦理襲爵的手續也死了。業洵知道他終非正宗嫡親,爵位必歸先達,便造謠說先達是收養的。建議將爵位給承勳的弟弟的兒子先通。純屬於拆爛圬。屢次訟於爭朝廷,幾十不決。到了崇禎年間,先通得了封爵四年,李自成進北京,把這位爵爺殺了。爭來爭去,爭了個遭砍頭的資格。

良知不家傳。爵位可以家傳,一個伯爵爺在社會上那是了不起的貴族。王家因此成為浙東望族。萬曆六年冊立了餘姚人王喜姐為皇后。皇帝問皇后的親屬,皇后想誇耀自己的門廷,便說是與王正億一家子。足見正億的名頭有名牌效應。萬曆年間,王陽明的侄孫輩的人在朝中當三品以上官的有六人,王家一度有中興氣象。但是在文化方面他們乏善可陳。王承勳有本《瑞雲樓集》。王業洵還有點味道,因朝政黑暗,不赴科舉,曾與黃宗羲等三人刪《傳習錄》的失實處,重新刊行。陽明的九世孫王 隱居鄉里,以教書餬口,曾為餘姚龍泉山腰的龍泉井作銘,有這樣兩句:

譬如良知,心體本然。

第十三回 晚年化境

1.光不僅在燭上

嘉靖朝最大的事兒就是大禮議了。他想要本生父母也成為名義上的正牌皇帝皇后,因此與群臣發生激烈又曠日持久的爭執。高潮是群臣--有二百二十人集體跪伏到左順門,請願抗議。此前的書面抗議更是連篇累牘。明朝的文官真有點左性兒,前些時為諫正德南巡而集體請願,能夠集體行動是個了不起的特點,說明他們擁著共同的標準,這個標準來源於儒家文化被普遍奉行。 當然皇帝也幾乎沒有屈服過。這次是先派司禮監的的太監兩次勸退,不聽,還叫來了輔臣一起力爭。皇帝便派太監記錄諸人姓名,抓走了八個為首的。楊慎等便在外面撼門大哭。一時群臣皆哭聲震宮闕。年輕的皇帝大怒,一下子抓了134人,另有86人待罪。這些人分別受到發配、奪俸、杖責等報答。後來還有抗議的,輕則勸退,重則發配。史稱“大禮未成,大獄已起。”最可惜的是楊廷和,在正德朝屢立奇功,而且嘉靖就是他用力從蕃王拉上龍廷的,但新天子就是要打掉他那個以皇帝為學生的鳥傲氣。他比陽明還冤枉。大名鼎鼎的楊慎「升庵」因此案在邊戍地過了後半生,並死在了那裡。他臨死前還只能說:“遷謫本非明主意,網羅巧中細人謀。”細人們是必須以迎合主意為手段,才能達到陰謀目的的。

在專制的鏈條上,忠孝賢愚同歸於盡,差別在於有前後而已。陽明沒進京當官繞過了這場風波成了幸事了。楊廷和阻撓陽明入閣算是暗中保護了他--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