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其間有許多理在,不可不察。

王說:這種錯誤說法流行已經很久了,一倆句話點不醒你。且按你說的往下說: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和仁的理--其實都在這一個“心”上。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慾的遮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頭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運用在對待老人上便是孝,用在君上便是忠,用於朋友和百姓便是信和仁。只在此心去人慾、存天理便是。

愛說:您說的我有些明白、開竅了,但舊說纏於胸中,一時難以脫盡。譬如孝敬老人,其中許多細節還要講求麼?

王說:怎麼不講究?只是有個頭腦,只要此心去人慾、存天理,便自然在冬涼夏熱之際要為老人去求個冬溫夏涼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出來的條件。有此心才有這條件發出來。好比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才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再去種根。《禮記》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總而言之,須是以深愛為根,有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

另一個學生問:“至善也有必須從事物上求的吧?”

王說:此心純乎天理便是至善。要從事物上求怎麼個求法?你且說說看。

學生說:就還拿事親來說,怎樣恰到好處的保溫涼?平時奉養怎樣適當?都是有學問的、都需要學習、琢磨。

王說:單是溫涼之節、奉養之宜,一日倆日即可講完,用不著做學問。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