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寤寐孜孜,用天下賢者,效之於上。士生於今,義無所逃,以其時則可矣。公乃獨傲然遠引,慨慕巢由,嘲哂禹契,欲自越乎不可逃之分,而背乎不易得之時,此愚蒙之所未譬也。雖然,人各有志,何可相強?聊為道其區區如此,惟高明裁之。(書牘五《與王繼津論君臣之義》)
吳百朋到宣大、山西去的時候,便發生困難。宣大總督王崇古惟恐百朋要來掣肘,百朋底朋友又認為這是一種貶滴,居正無法,只有向雙方解釋;
比者奉翰教,薄冗未能隨答,然諸所請者,一一具如尊指,屬所司復行矣。堯山少司馬(吳百朋)行時,已屢囑之雲:“宣大事體,與他鎮不同,北門有寇公,諸無足慮者,歸來但可告成事耳。無煩刻核,徒亂人意。”然此公爽朗闊大,必能成也。(書牘四《答王鑑川》)
辱教,滿紙皆藥石之言,但謂僕驕抗,輕棄天下士,則實未敢,然因此而益加警惕,無不可也。吳堯山奉命閱視宣大,僕數年以來,經營此地,頗費心力,今以託之,屬望匪淺,不知肯為國家措一臂否也?(同卷《答參議吳道南》)
百朋去後,著實做出一番成績。他以(一)糧餉、(二)險隘、(三)兵馬、(四)器械、(五)屯田、(六)鹽法、(七)番馬、(八)逆黨,一共八項考核邊臣。他對於宣大總督王崇古、宣府巡撫吳兌,以及山西總兵郭琥這一群人,都分別指出功過,奏請升黜。同時他對於大同總兵馬芳,嚴重地提出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