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萬,這個和《水滸傳》的數目都是非常接近的。

第三方面,從起義成員的籍貫和他們的社會成分、他們的身份,從這個角度來看。先看歷史上的宋江,歷史上的宋江呢,帶有一種地域色彩,山東、河北嘛。我想他們雖然歷史上沒有明文記載,我們猜想三十六人,大概大部分都是山東、河北人,這個比較簡單。具體的社會成分應該是以農民或者是士兵,因為我看這支小部隊戰鬥力很強,很可能有一些士兵,這是歷史上的宋江。《水滸傳》小說裡的起義軍從籍貫上來講,是來自五湖四海。我們喜歡《水滸傳》的同志都知道,既有北方的好漢,也有南方的英雄,體現的就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因為梁山就是個小社會呀,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養馬的也需要、打鐵的也需要、造船的也需要。所以它形成這樣一種五行八作的社會成分。這個就跟歷史上的宋江大為不同了,那三十六人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它就不需要這些。

再來看洞庭湖,洞庭湖雖然是一次地域性的起義,圍繞著洞庭湖,但是它的隊伍籍貫體現的是五湖四海。為什麼呢?洞庭湖起義是在南宋初年,當時正是天下大亂,金人打進了東京以後,北方的很多衣冠之族紛紛逃到南方,北方北宋的部隊打敗了仗,潰散,流落到南方。再看它的社會人員的組成:我們說洞庭起義計程車兵主要是農民和漁民。他們採取了這樣的戰略,叫做水戰陸耕,在水裡頭打仗,種莊稼的時候到陸上來種,搶收完了以後,把糧食裝上船,然後又到水中逃避官軍的討伐。所以有人說這個是洞庭湖起義建立的一個戰略,水戰陸耕,一邊打仗一邊耕田。此外呢,洞庭起義軍的頭目大多數是鄉村好漢,市井豪強,這個跟水滸也非常相似。此外也有一些地方豪強,你像鐘相,實際上就是一個豪紳,那個身份和晁蓋非常相近。我們總有一個疑問,《水滸傳》既然是文學的虛構,為什麼在宋江前邊要安排一個晁蓋,以前我不明白這個問題。晁蓋文濤武略都不如宋江,而且早早就死了。但是宋江對晁蓋恭敬有加、言聽計從。晁蓋死了以後在山寨裡頭還要豎一個晁蓋的牌位,一直到最後受招安以後,才把這個牌位燒了。為什麼晁蓋會有這麼高的威信,我想這應該就是洞庭湖鐘相、楊么的關係在小說中的一個投影。

另外,我想說說水戰的情況。宋江三十六人陸上作戰,跟水沒關係,這不必說了。那麼小說中呢,宋江是依山傍水建立水寨,小說裡多次描寫到水戰。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可能有的同志看書比較細,應該注意到:它這個水戰有個固定的模式,往往是官軍跟義軍在水面上相遇了,然後水軍頭領就跳到水裡逃走了,留下一條空船。那官軍一看,乘勝追擊了,最後陷入埋伏圈打敗了。好幾次水戰無一例外,起義軍使用都是這種空船計。鎮壓洞庭湖起義的時候,因為洞庭湖是長江流域的湖泊,所以朝廷調動的是建康府水軍正副都統制崔徵、吳泉。我們讀小說的時候發現高俅打梁山的時候,調了一支水軍,也是金陵建康府水軍。我覺得這個就不合常理了,洞庭湖是長江流域的嘛,我從建康府長江流域來調水軍,這個是合情合理的。你梁山泊是黃河流域的一個湖泊,你怎麼會調動長江流域的水軍去攻打?從這兒我覺得透露出一點蛛絲馬跡,就是小說利用了洞庭湖的素材。此外,還有一點,三敗高俅,高俅怎麼被捉住的?第八十回,高俅使用了一種叫做大海鰍船,這種船實際上歷史上叫車船,這就是輪船的前身,不是划槳,船的兩邊裝著車輪,人夫踏動,在水上行走如飛,外邊有護板,射箭也不怕,這種船叫車船。而車船在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用於戰爭是在洞庭湖,楊么的旗艦,這個車船有三十二車,三十二個車輪,長三十丈、高三層,可以裝載戰士上千人,這個旗艦的名字就叫混江龍,和水滸裡李俊的綽號是一致的。所以從這些地方呢,我們都看到水滸是受洞庭湖的影響更多,而遠離歷史上的宋江。

總而言之吧,《水滸傳》的具體描寫,我有一個看法,就是說《水滸傳》這部書是以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作為一個框架,宋江作為一個符號存在,那麼具體的內容吸收了大量的農民戰爭、民族戰爭史料。那麼在創作過程當中,我個人認為洞庭湖起義的史料和傳說給《水滸傳》作者以極大的啟發。因此我認為,深入研究洞庭湖起義的素材,是解開《水滸傳》成書之謎的一把鑰匙,今天就說到這兒。

經侯先生說書式的一番梳理,我想可以使我們腦子中多少浮現出這樣一個輪廓,就是《水滸傳》是如何由歷史的素材、民間的流傳,經過羅貫中、施耐庵之手,最後昇華為了有藝術創造力的、描寫農民戰爭的、史詩性的藝術作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