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於諸葛亮為劉備所作的“事業規劃”。諸葛亮是當時的大賢,雄才大略、放眼天下,從他的《隆中對》中可以看出其大氣的人生智慧。細細品味《隆中對》,當會給職場新人如何規劃好自己的職業以有益的幫助。
分析形勢,胸懷全域性
諸葛亮在《隆中對》裡首先分析了劉備所處時代的形勢,也就是“天下大勢”,他說:自“董卓之亂”以來,各地軍閥混戰,從軍閥中脫穎而出的就屬曹操和孫權了。其次分析了劉備要怎樣對待曹操和孫權,因為劉備的實力還很弱,不要去跟曹操抗衡,而孫權根基穩固,也不要打他的主意,用來做援軍是可以的。然而諸葛亮並沒有將目光侷限在中原地區,而是將“天下版圖”都納入眼中。劉備的西蜀霸業正是諸葛亮胸懷全域性的結果。
初入職場的新人如果沒有為自己制定職業規劃,那在現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大環境中是打不開較大的局面的。但如果制定的規劃不是針對自己的,那也等於白費工夫。只有制定一個針對自己實際情況的職業規劃,那才是有效的、可行的。像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規劃,設身處地為劉備爭取最大限度的創業可能。
排除障礙,見縫插針
諸葛亮在分析了曹操和孫權之後,緊接著對劉備提出奪荊州、入西川的戰略規劃。因為荊州是戰略要衝,非佔不可,“其主不能守”,劉表不是當領導的材料,雖然現在是劉備佔據荊州的障礙,但很容易就排除了,不足為慮。益州之地是一塊沃土,又有劉邦培植勢力建基業的先例,因此可以考慮在益州創業,正好劉璋闇弱,曹操和孫權又無暇顧及,趁此機會見縫插針,一舉可得。
當職場新人躊躇於選擇創業地點的時候,不妨利用排除法,找到最適合自己又能“快速進入狀態”的地方,見縫插針,穩固基礎。如果說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以適應潮流是“天時”的話,那麼選擇一個好的創業基地則是“地利”,當“天時”、“地利”都具備的時候,就要考慮一下“人和”的問題了。
合則兩利,考慮周詳
民心向背對於歷代統治者來說都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諸葛亮正是深知“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道理、在亂世當中盟友的重要性,所以在他給劉備設計的爭奪天下的宏偉大業裡,特別提出聯合孫權和西南少數民族,使天下民心倒向劉備。這就是“人和”的初步規劃。諸葛亮知道,任何規劃都有漏洞,哪怕你想的再周密。所以諸葛亮為防規劃落空,特別提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也就是在規劃之中又預備了一個應急措施。這個應急措施體現了諸葛亮的“人和”戰略,也就是命一上將帶領荊州軍隊,劉備自帶益州軍隊,兩軍合流以攻敵軍。諸葛亮還強調“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更加突出了“人和”的重要。
職場新人在設計自己的宏偉藍圖的時候,一定要將“人際關係”這一層也考慮在內,因為身在職場,你不是孤軍作戰,而是與諸多同事、同行並肩戰鬥,這就預示著人際關係將是與工作內容本身同等重要的大事,不可不考慮。何況有些工作本身就需要頻繁與人交談,方能開拓出新的天地。在制定職業規劃的時候,最好多出幾套方案以反覆比較,最後選出最適宜操作的內容,加以整理,之後再擬一個“應急措施”,加以完善,則規劃可行,事業可興矣。
跟曹氏三雄學習職場生存之道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若把“三國”看作是一個大職場的話,那曹氏三雄的生存哲學當值得身在職場的人士學習,他們在“群雄逐鹿”的戰場上演繹出的處世智慧能夠給那些迷茫的上班族以啟迪。
永不言敗說曹操
公元199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當時,袁紹的兵力是曹操的十倍,勢在必得。曹操的許多謀士都勸其退兵,唯有郭嘉(字奉孝,曹操最倚重的謀士)說不可退兵,曹操堅韌的性格決定了在一切困難面前迎頭直上,於是立下軍令,決不退兵,要與袁紹決一雌雄。可是這時候曹操的軍糧已經嚴重缺乏,長此以往,將會士氣不振,飢餓的將士和兵卒必然生變。曹操叫來管糧官,授意其承認“貪汙糧秣”,其實是要轉移士兵的怒氣。當士兵紛紛怒罵管糧官的時候,曹操下令將管糧官處斬。管糧官一死,士兵的情緒平息了許多。許攸是袁紹的謀士,因為被袁紹猜忌而反投曹操,曹操大喜,毫不猶豫用許攸之計,奇襲袁紹的糧庫,再出兵一舉打敗了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在北方鞏固了自己的實力。
曹操在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