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的威望;另一方面,日本是一個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國家,為故主戰死是每個日本武士無上的榮耀。因此,石田三成打出為豐臣秀吉而戰的旗號有著極大的煽動力。如果德川家康只是在武力方面取勝,那麼,豐臣秀吉的其它舊部、包括已經投靠過來的部下,在將來適當的時機還會挑起戰爭,戰爭將連綿不斷,太平將遙遙無期。更何況日本當時還有多股豐臣秀吉以外的強大軍事力量,對於這場戰爭的處理稍有不慎,便有滅頂之災。

因此,德川家康放棄了必勝的打法,決定換一個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全新打法,試圖畢其功於一役。只有讓所有人都明白這一戰不是德川家康與豐臣秀吉舊部的對抗,而是和平力量與戰爭力量的決戰,這樣戰爭才有意義。戰爭勝利後,所有問題也將迎刃而解。因此德川家康決定以“天下太平”的名義,讓己方的豐臣秀吉舊部與石田三成組織的豐臣秀吉舊部進行決戰。

這樣,德川家康的風險陡然增大。首先,他必須放棄原來有利的決戰地點,將主戰場推移到自己並不熟悉的關原一帶;其次,這幫歸附自己的豐臣秀吉舊部是否真的和自己一條心尚不能確定,萬一陣前倒戈,後果將不堪設想。

果然,原來說定歸附德川家康的豐臣秀吉舊部小早川秀秋在戰前沒有將軍隊集結到德川軍中來,而是駐紮在德川軍側翼的一座山上,明為助陣,實為坐山觀虎鬥。而德川家康的另一支同盟力量毛利等部更是扎駐在德川軍後方的山頭上,擺明了要坐收漁利。這兩支軍隊如果趁火打劫,德川軍定是敗多勝少。

儘管如此,德川家康在戰前做的大量準備工作還是讓德川軍士氣高漲,人人都有求戰之心。雙方列開陣後,德川家康的親兒子率領二十餘位親信,未經主帥號令就風馳電掣般從德川軍各部前打馬馳過,殺入敵陣。這一舉動既有搶頭功的嫌疑,又似乎在嘲笑豐臣秀吉舊部按兵不動的懦弱,豐臣秀吉舊部諸將頓時怒火萬丈,不等主帥發令,個個爭先殺出,千軍萬馬頓時如山洪暴發,衝向石田三成的部隊。

第一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4)

戰爭一開始就取得了德川家康預想的效果。戰爭進入膠著狀態後,坐山觀虎鬥的小早川秀秋部和毛利等部就成了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德川家康在戰前果斷地把自己的主帥指揮營推進到最前線,幾乎在對方射程以內,以示必勝之心,觀戰兩部因此不敢輕舉妄動。此外,德川家康還多次派出使者要求小早川秀秋部出戰,在緊要關頭,更是派出火槍隊轟擊小早川秀秋的指揮部,小早川秀秋最終只得出戰。毛利等部見大局已定,也落得做好人,出兵助陣。由此德川家康大獲全勝,預期目標全部達成。

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就類似於此,一家公司如果在研發上投入較多時,其風險是非常大的,並不亞於一場軍事決戰。創新是環境逼著你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企業在發展的關鍵時刻,其形勢就如上面的德川家康所面臨的一樣,除了改變原有的做法,別無選擇;而選擇創新則意味著你要在一個不熟悉的領域展開戰鬥,不確定因素遠遠超出平常,勝負殊難預料。你還要投入大量的資源,稍有不慎,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就像突然改變態度的德川同盟軍)、以逸待勞的競爭對手便會給你致命一擊。這個過程就像在地獄的邊緣徘徊一樣,這個邊緣有很多入口通往地獄,而通往天堂的入口只有一個。

華為公司早期在研發方面也經歷過一系列失敗,這段痛苦的經歷引發了華為的深刻反思。當時,對失敗專案總結出來的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為兩個型別:

第一類是對牛彈琴。市場需求不完整、不準確,產品在市場上不受歡迎。

例如,華為香港專案1996年8月開始組建,專案的主要任務是開發香港的某項通訊業務。對應的機型在1997年初成功開局,隨著使用者對容量和功能要求的提高,華為同時開始基於更高版本的開發,並且基本滿足香港使用者當時的技術需求。然而,由於在市場需求方面的前期工作做得不充分,在1998年一年的時間內,相關平臺的軟硬體升級次數不下十次,由於對版本開發也沒有很好的規劃,版本升級太頻繁,一方面給維護人員帶來極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版本穩定性也得不到保證。

另一個例子是華為俄羅斯B型機專案。該專案1997年3月開始立項,1998年初開通實驗局,並透過入網測試。公司在此專案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由於俄羅斯經濟不景氣等原因,市場收效甚微。從對公司的貢獻來說,俄羅斯專案只能算是一個失敗的專案,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挫傷了開發人員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