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為我誠信作證把偽善者丟在風裡
……
我不知道假如讓老狼來唱這首歌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我想,還是別唱為好,因為音樂本身有一種原則:它可以歌唱美麗,它也可以歌唱憂愁,它可以歌唱幸福,它也可以歌唱痛苦。但不可以歌唱謊言,哪怕僅僅是一種回憶。謊言應該被詛咒被唾罵但不能被歌唱!
學者周國平先生在他的一篇題為《誠信與尊嚴》的文章中曾經發問:“我們是否曾經擁有誠信,如果曾經擁有,又是在什麼時候丟掉的?”
這個問題似乎不太好回答。反正據周國平講,早在100多年前嚴復就已經為中國人缺乏誠信而大傷腦筋了。其所謂“流於巧偽”便是嚴復對當時中國人的一種形容。不過周國平先生認為,中國人缺乏誠信,正表明了目前中國市場經濟尚不夠成熟,其規則和秩序未能健全建立並得到保護。所以周國平先生最後認為:“毫無疑問,要使誠信和信任方面的可悲現狀真正改觀,根本途徑是發展市場經濟,完善其規則和秩序。不過,基於上述認識,我認為同時很有必要認真檢討我們的文化傳統,使國民素質逐步適應而不是嚴重阻礙這個市場經濟健全化的過程。”
周國平應該說是一位比較受人尊敬的學者,他對西方哲學的研究尤其是對尼采的研究,在中國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我對尼采的認識,就是從他的《尼采:站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一書中開始的。他是一個比較有思想深度的學者。然而就他上述這篇文章而言,我想在此與周國平先生進行一下討論。因為我不同意他的一些觀點。首先我想說的是,既然嚴復先生在一百多前就已經在為中國人的不誠信而煩惱了,所以當下中國人的不誠信問題與現在的所謂市場經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如果說有關係的話,也只能說市場經濟加劇了那種不誠信的程度和範圍,因為所謂的“無奸不商”在很大意義上說是一種真理。
中國人天性中的不誠信
我認為,誠信與不誠信,它分為兩種,一種是帶有某種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