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即將開庭審理的九天之前,也就是2002年1月12日,藍田集團中三名高層領導以及七名中層幹部被司法機關依法逮捕。至此,藍田“真實造假”的最終內幕大白於天下。對於劉姝威老師來說,她的行為不僅為國家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她也挽救了成千上萬的股民。2003初,在每年一度的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典禮上,這位勇敢的揭發者劉姝威老師坦然地說:“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陳岱孫和厲以寧老師教導我們,只要你認為你自己是對的,你就要堅持下去,我想這是一個基本的要求。”
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我想,不論是劉姝威老師,還是本章在前面提到的那位塗遷的同學,他們之所以能夠最終站出來揭穿謊言,說明了在他們心中依然存在著一種對誠信的堅定執著。同時,老師對他們的教誨也在他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所以,一種成功的教育之所以偉大,原因就在於此。然而,我們當下對誠信的教育顯然是十分欠缺的,儘管我們並沒有忽略它,但我們似乎並沒有把誠信來作為一個人的必不可少的信念要求和行為要求來進行教育。我們對誠信的教育似乎是霧裡看花式的,彷彿“誠信”只是一種美,它是讓人觀賞的一種非現實的品格。誠信似乎總是處在一種遙遠的理想狀態,它似乎讓人感到這個本來就應該成為人之秉性的東西看起來卻像是一種外星人般的稀罕和少見。所以,如今當我們表現出一種誠信的時候卻時常被視為像英雄般的見義勇為。這實在是一種讓人感到十分尷尬和可悲的事情。假如這種狀況繼續蔓延下去,假如我們的教育依然視“誠信”僅僅是一種正餐的調料品;假如我們的父母把“誠信”依然視為與自己的孩子考北大清華毫無關係;那麼我們終將會有一天,當我們的“誠信”消失遺盡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那些用豐富的知識堆積起來的更大謊言將會以一種核武器般的力量,把人類尚存的最後一點尊嚴,徹底擊毀!
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紐約上空,一場恐怖分子的驚世之舉,震驚了整個人類。在兩座象徵著一種自信和力量的世貿大樓頃刻間倒塌之際,在美國人的內心,正經受著一場空前的心靈震顫。一種從未有過的權威性危機,使美國人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人格虛空。然而就在一年以後,一場更大的危機使美國人的精神幾乎崩潰。2002年,在美國商界相繼爆發出一系列商業欺詐醜聞,安然、安達信、世通、環球電訊、施樂以及默克等一大批聲名顯赫的公司紛紛爆出會計醜聞。從而使美國發生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這場危機對於美國人來說,它對心靈的震撼程度以及財物損失已經遠遠超過了“9·11”事件。事後,一向老謀深算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痛心疾首地向世人宣佈:由於一系列此事件的發生,美國股市市值已經蒸發了八萬億美元! 八萬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把全中國的家當包括整個國家的、老百姓的家當全部湊到一塊,也只是它的幾分之一。
這就是一種毀滅! 而這種毀滅就是因為缺乏“誠信”所導致的。此事發生後,美國參、眾兩院緊急制定並一致透過了《商業欺詐法》,該法明確規定以後對那些財務欺詐行為將採取嚴厲的懲罰。至此,一場大規模的拯救“誠信”的運動在美國展開。而與此正相反的是,由於美國通用公司基於一貫的誠信原則,它已經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信任也是一種約束
一位叫黃曉南的中國訪問學者,他在一篇題為《信任也是一種約束》的文章中,講述了他對美國社會中“誠信”的一種認知:
……當然美國這個社會有很多不好的東西,但撒謊在美國人看來是最要不得的惡習,猶如我們中國人看待偷盜一樣,為人所不齒。正因為如此,美國人不輕易懷疑別人撒謊,正如我們中國人不輕易懷疑別人偷盜一樣。所以,一般說來,你說什麼,人家就信,除非有規定須出示證明……
美國是個提倡“信用”的社會,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經濟活動中都離不開信用。申請家用電話、管道煤氣、電、水、租房等等,都需要個人信用。公司貸款、貿易資金往來等,更要資信擔保。但所有的信用都表現會永遠記載在每個人的社會保險號底下。人的名字可以更改,但個人的社會保險號卻是從一而終。一旦發現作假或詐騙,個人信用就徹底砸鍋。到那時,在生活和事業中便會處處遇見”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窘境。正因為如此,人人把個人信用看得高於一切。
記得1994年我在加拿大渥太華的卡爾頓大學做訪問學者時,夏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