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勢恐怕是西班牙訓練的步兵。卡斯提爾的社會結構和思想氛圍造就了一個理想的招兵場地,恰如林奇所指出的,在那兒“當兵是一種合乎時尚而又有利可圖的行業,不僅對紳士而言如此,而且對全體人民亦然”。況且,那位“偉大的上尉”貢薩洛·德·科爾多瓦在16世紀初期對步兵的編制進行了改組,從那時起直到“三十年戰爭”中期,西班牙的“三重軍”是歐洲戰場上最具戰鬥力的軍隊。每團3 000人,槍兵、劍兵和火繩鉤槍兵編制在一起,訓練相互支援配合。西班牙運用這種兵團掃蕩了無數敵人,大大降低了法國騎兵和瑞士槍兵方陣的名聲和戰鬥力。一直到訥德林根戰役(1634),茵凡特紅衣主教的步兵還頂住了瑞士軍隊的15次強大攻勢,然後,就像惠靈頓的軍隊在滑鐵盧戰場上那樣,堅定地向前推進,粉碎敵人。在羅克魯瓦(1643),西班牙人雖被法軍包圍,仍然戰鬥至死,這當然是哈布斯堡大廈中最堅固的支柱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的軍力直到17世紀中葉才明顯地出現裂痕,那時的軍隊主要由德意志、義大利和愛爾蘭的僱傭軍組成,來自卡斯提爾的武士已大大減少。

儘管擁有上述優勢,但西班牙…奧地利王朝同盟卻絕不可能取勝。這是由於它的財政和軍事資源雖然在當時的人看來極其雄厚,卻從沒有滿足過要求。這個致命的缺陷來源於三個始終相互作用的因素。從廣義上講,它為研究軍事衝突提供了主要素材。

第一個因素,前面已簡略地提過,即近代歐洲早期的“軍事革命”,亦即約16世紀20年代以後的150年裡,戰爭的規模、費用以及組織劇烈膨脹,這種變化本身是由幾種交錯因素造成的,有戰術上的、政治上的和人口的因素。騎兵控制戰場的格局受到打擊,打擊首先來自瑞士槍兵,然後是操長槍、劍、弩和火繩槍的混合部隊,這意味著一個軍隊最大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步兵。“義大利式略圖”的發展更加強了這個結論,也就是前面一章提到的高階複雜的城防梭堡系統。部署這樣一個防衛系統或者圍困它都需要數目龐大的軍隊。當然,在一場大戰役中,一個有組織能力的指揮官同樣能很好地部署相當數量的騎兵和炮兵,但這兩種部隊畢竟不像步兵團隊那樣無處不在。因此,並不是國家削弱它們的騎兵力量,而是步兵在軍隊中的比例顯著增加;步兵的裝備和給養都比較便宜,可以大量招收,特別是因為歐洲的人口在增長。當然,這些因素極大地增強了對政府組織工作的壓力,但不會壓垮西方“新式君主”的官僚體系,正如軍隊人員的大量增加並不一定能使一個將領喪失指揮能力一樣,只要他的軍隊有一個出色的指揮機構,且受過良好訓練就足矣。

txt小說上傳分享

哈布斯堡家族爭霸(6)

西班牙帝國的軍隊也許為“軍事革命”的實現提供了最好的榜樣。正如研究它的歷史學家所說,1529年以前,法國和西班牙在爭奪義大利的鬥爭中,“沒有證據說明任何一方使用3萬以上的兵力”,但是:

在1536—1537年,皇帝查理五世僅在倫巴底一地就徵集6萬人,保衛新佔領的米蘭,併入侵法國的普羅旺斯。1552年,為同時從所有戰線進攻——在義大利、德意志、尼德蘭和西班牙,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查理五世在德意志和尼德蘭徵兵萬人,又從倫巴底徵兵萬人,此外,還有從西西里、那不勒斯和西班牙徵來的兵。這樣,皇帝指揮下的、因而也是他供養的軍隊一定有15萬人左右。這種上升趨勢仍在繼續。1574年,僅西班牙的佛蘭德軍就有萬人。而僅僅半個世紀以後,費利普四世也可以高傲地宣稱,他在1625年指揮的軍隊不下3萬人。在所有這些軍隊中,真正增長的部分是步兵,特別是槍兵。

在陸上所發生的事情,在海上以更大的規模發生了。海上貿易(特別是漂洋過海的貿易)的擴大,貿易國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印度洋或西班牙本土沿海的競爭,北非海盜船和奧斯曼大型帆船艦隊構成的威脅,都與新的造船技術相互作用,使得艦船造得越來越大,裝備越來越先進。那個時代,戰艦和商船並無明顯界限,一定規格的商船基本上都裝配槍炮,以對付海盜和其他掠奪者。但有一股建立皇家海軍的潮流,君主可以藉此佔有一定數量的正規海軍,形成一個核心。戰時,武裝的商船、三桅軍艦以及二桅小型艦隻可向這個核心集中靠攏。英格蘭的亨利八世尤為支援這個方案,而查理五世卻不願自建海軍,他更傾向於徵用其西班牙和義大利領地上的私人西班牙式大帆船和單甲板大帆艦。費利普二世在地中海、接著在大西洋受到沉重壓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