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電視劇裡,李自成對高迎祥一口一個“大哥”地叫著,而那位本來應該是舅舅的高迎祥,則語重心長地回應李自成道:兄弟,你要保重。按照我國習俗,舅舅就是舅舅,與大舅哥小舅子之間的區別不可以道里計。

還比如:農民軍之所以能夠從軍事死地車廂峽中脫身而出,一個重要原因是李自成採納了顧君恩的建議——詐降,並以大批金銀珠寶賄賂官軍首領;導致該首領輕信並心慈手軟,結果,最後的收場相當悲慘。整個過程下作且殘忍。電視劇則完全相反,徹底顛倒了至少在這件事情上角色雙方的善惡。

比如,除魏忠賢之外,明代並沒有其他宦官被稱“九千歲”。在明末大太監中,王承恩大體上算是一個謹慎小心的人物,並最終只有他一個人陪伴崇禎皇帝吊死在今日的景山公園,史籍中很難找到此人弄權作惡的記載;而在電視劇裡,這個人物卻成了“九千歲”,其弄權的程度直追魏忠賢。若王承恩地下有知,其苦悶當可想見。

再比如,陳圓圓在皇宮中的一切,幾乎全無歷史記載上的依據。

還比如周延儒之死完全不是那回事,他有更多的取死之道;洪承疇沒有那麼壞,雖然他最終投降了滿清;李自成沒有那麼好,不管他是否被冠之以“偉大”之類頭銜;張獻忠沒有那麼猥瑣,而更應該用殘暴名之,因為他差一點殺光了四川人;楊嗣昌沒有那麼磊落,若不是他忌賢妒能,皇朝可能不會那麼快垮臺;皇太極沒有那麼仁義,死在他手下的滿漢人們何止千萬?袁崇煥沒有那麼深謀遠慮,否則他就不會兩次越級殺死同僚並導致嚴重後果……顯然,在上述人等的刻畫上,創作者並沒有脫出傳統史學和“高大全”藝術思維那些已經僵死的俗套。在擺脫姚雪垠那些很難說是有益的影響的努力中,則很難說是成功的。特別是在對李自成與皇太極的表現上。

等等,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這種情形,恐怕足以令喜歡在歷史真實上較勁的觀眾痛心疾首,並在這個意義上有理由將這部電視劇與那些俗濫的“戲說”等量齊觀。按照文學藝術創作中的經典定義,現實主義作品要在細節真實的基礎之上,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應用這一理論,《江山風雨情》置上述已為史家公認的歷史細節真實於不顧,自然難逃譏評與詬病。

然而,讓人特別不省心的是,在我有限的知識範圍內,《江山風雨情》卻又極為成功地營造出了一個高度真實的晚明帝國圖景——

——猥瑣陰暗計程車大夫,下賤齷齪的帝國官場,飢寒交迫、走投無路的遍地流民,生氣勃勃的滿清政權及其領袖人物……電視劇中許多時空倒錯、張冠李戴的人物與故事,幾乎都能在晚明社會生活中找到影子;加上導演與演員雖有時失之矯揉造作、但大多還算恰如其分的表演與煽情,於是,大明王朝走向末路時的世紀末景象就這樣極其逼真地再現出來了。一個不算離譜的判斷是:那時,本來應該是國家棟梁、民族精英的文武百官士大夫們,其主流群體已經卑賤得遠不如稍微好一點的妓女。彼情彼景,在電視劇中有了真正上佳之表現,稱得上情何以堪!

對崇禎皇帝性格發展的描述,可能是電視劇最成功的一筆。崇禎皇帝有他特別令人同情的一面。這位皇帝在位十七年,幾乎沒有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他的勤於國事、嚴於律己,在中國曆朝歷代帝王中並不多見。然而,戰略頭腦與眼光的缺失,剛愎自用、過敏多疑、虛榮殘忍、寡謀善變、器小易盈、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的綜合素質,可能是導致他成為亡國之君的重要原因。在與皇太極、多爾袞、李自成、張獻忠、天災人禍和帝國官場士大夫們極端錯綜複雜的博弈中,這些帶有重大缺陷的綜合素質被日益推向極端,而終於導致了整個大明帝國的萬劫不復。

就這樣,太多地方歷史細節失真的一部歷史題材電視劇,經過創作者的藝術提煉與加工後,奇妙地完成了在更高層次上對歷史的尊重與思考。儘管還沒有播映完畢,但僅僅到此時,《江山風雨情》對大明帝國晚期歷史畫面的展現,已經是可圈可點。創作者或許是有意踢開——至少是不囿於歷史細節的藝術創作功底,著實令人讚歎。假如這些不能喚起人們對帝國政治傳統的永久置疑,那麼需要置疑的就只能是觀眾的智商了。

與表現康熙、雍正、乾隆、慈禧、漢武帝等幾部心靈智慧全部猥瑣的帝王戲比較起來,《江山風雨情》的創作者們表現出了理性與良知。他們讓人知道,除了金錢之外,創作者們還在用頭腦與心靈創作,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一些東西,如果不是更加、至少也是同樣值得關注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