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中國曾經被這樣拿下(4)

呂不韋知道鄭國的身份和使命後,仍然繼續任命他為工程總設計師兼總工程師,並用十年時間完成了這個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工程。工程完工後,秦國甚至下令將這條水渠命名為“鄭國渠”。這條渠溝通了涇水與洛河,長達三百多里,澆灌面積達四萬多頃。工程完工後,四百多萬畝土地旱澇保收,畝產最高者達到六石四鬥,遠遠超出當時的平均水平,甚至放到今天都不算低。就此,八百里秦川立即物產豐饒,變成了旱澇保收的第二個大糧倉,也就是第二個天府之國。

為此,秦國國力迅速強盛。秦、韓兩國則在這場角力中高下立見。

()免費電子書下載

在投資獲利千萬倍以至接近無窮大的同時,這位商人兼投資家還主持編撰了《呂氏春秋》,賺取了長達兩千多年的思想家的名聲。

呂不韋為什麼要組織創作這樣一部書呢?按照司馬遷的說法,他是想與戰國四公子爭強,才寫這部書的。但是,這隻能說是原因的一部分。我們看看《呂氏春秋》中表達的一些觀點,就可以知道大概了:

“凡為天下,治國家,必務本而後末。”(見《呂氏春秋·孝行覽第二·孝行》)意思是說:統治天下,治理國家,一定要先做根本的事情,而把不重要的事情放在後面。

“凡治亂存亡,安危強弱,必有其遇,然後可成。”(《呂氏春秋·孝行覽第二·長攻》)意思是:但凡治亂,存亡,安危,強弱,一定要在某種適宜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實現。

“賢主愈大愈懼,愈強愈恐……故賢主於安思危,於達思窮,於得思喪。”(《呂氏春秋·慎大覽第三·慎大》)意為好的君主,事情做得越大越謹慎小心,力量越強越戒慎戒懼……所以,好的君主在平安的時候,會考慮到危險的時候;在順利的時候,會想到不順利的時候;在得到了什麼的時候,就會想到還會失去什麼。

“凡用民太上以義,其次以賞罰”,(《呂氏春秋·離俗覽第七·用民》)即:治理百姓,首要的還是要靠道義,其次是獎勵和處罰。

不必再多舉例子了。這部洋洋灑灑的鉅著,恐怕並不是一般的雜家之言,在一定程度上,它很有可能是呂不韋站在國家治理的角度上,為他可能的兒子嬴政準備的教材。

從以後的發展判斷,秦始皇顯然沒有按照“仲父”呂不韋教他的治國思想去做。

後來,這部《呂氏春秋》被看成是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中雜家的代表作。至少,在他死後2238年後,在當時被稱為齊、楚、燕、秦、趙、魏、韓諸國的土地上,這本書中的兩個章節——《慎大覽·察今》和《慎行論·察傳》,仍然被編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立高中的課本。

考察呂不韋十三年秦國首相生涯,我們的確很難在他的治國行為中找到為非作歹的證據。相反,他倒是一直小心翼翼地試圖避免傷害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王太后與他的國王兒子。

假如不是他那位可能流淌著商人與舞女混合血液的國王兒子,一定要置他於死地的話,這段故事本來應該是一幕絕妙的歷史喜劇。可惜,我們看到的結局卻是悲慘的。

呂不韋死後,聲名狼藉,成了野心家與陰謀家的代名詞。

事實上,這也許並不公正。

與發生在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官場中的野心與陰謀比較,呂不韋所做的一切,並不令人特別感到噁心而不可接受。

士農工商是中國傳統的社會等級制度,崇本抑末重農輕商則是我們帝國悠久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傳統,這套制度與傳統極為堅強有效地統治著中國人的頭腦,以至於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輕而易舉地見到其遺存。或許僅僅因為呂不韋卑賤的商人出身,才在自命高貴又掌握著話語權計程車大夫們眼中,顯得特別不可原諒。事實上,若以今天的眼光回望過去,呂不韋的成功與失敗意味極為深長,箇中含義歷兩千多年可能都還沒有被國人品味清楚。

另外一個相當私人化的解釋則是:或許由於秦始皇的存在,中國人從此喪失了呂不韋那樣天生的宏大幽默感,與喜劇大師、投資大師般的才能,使後來兩千多年的歷史都或多或少沾染上了某種黑色幽默的色彩。

隨著歲月的流逝,呂不韋越來越刻骨銘心地感受著雙重的痛苦:

一方面,秦王嬴政已經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雄心勃勃的青年帝王,日益顯示出冷酷精明的才幹。

就在幾年前,他滿懷敵意的異母弟弟成嶠——一位具有正統秦王室血統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