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平生活讀書筆記:男人的天方夜譚 作者:李亞平
寫在前面
“與有心肺肝膽者共事,於無文字詞句處讀書。”
這是很多年以前,我讀到過的一副對聯。當時覺得特別震撼;於是,此後若干年裡,都在讀書筆記本上,很是煞有介事地把它抄在第一頁。
許多年過去了。
有一天,偶然翻檢當年的筆記本,看到了這幾乎早被忘掉的對聯,一時間,竟有些百感交集。
人海沉浮,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希望尋覓那“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若做不到如此通脫,剩下的便往往只想逃離。殊不知,市場經濟下的大千世界,早已經無處可逃。於是,這經歷了多少個寒暑的生活讀書筆記便結成了這本《男人的天方夜譚》,其中的部分文章曾經在報刊上刊載過。竊以為對那些也想“與有心肺肝膽者共事,於無文字詞句處讀書”的朋友或有裨益。
遵照編輯先生的意見,這本集子裡的文字被編排成了兩個部分:“往事”和“近事”。大致上可以說成是,前者是關於歷史和過去,後者是關於現實和當下。
“往事”這部分共十篇文章。前面五篇文章是《帝國政界往事》系列寫作計劃的一個副產品。都是在鑽故紙堆時,令我產生了如梗在喉之感的古代人物與事件,於不吐不快之中而先期筆記下來的。必須對讀者朋友交待的是:這些人物與事件在未來的《帝國政界往事》系列中,仍然可能會出現。我所能做的,就是屆時盡力減少重複,以避免閱讀雷同。在此,需要事先敬祈諸君鑑諒。另外五篇文章中,有兩篇算是評論,分別就臺灣歷史小說家高陽先生的《明朝的皇帝》一書和電視劇《江山風雨情》談了些想法;其他三篇則可以看作是我對自己的歷史寫作的一種回望、思考和心情札記。
“近事”部分共有七篇文章,大約可以歸入“於無文字詞句處讀書”之列。我儘量以講故事的形式將之一一記錄下來,尤其是前面五篇裡所記敘的,都是現世生活中真實發生過的故事,而且,距離今日並不久遠,箇中別有一番令我不能自抑的沉重和惋嘆。
這些發生在成年人中的陰暗往事,有些是我親身經歷,有些是我親眼所見,有些則是當事人對我親口所述。應他們的要求,和某些事件處於正在或者可能法律解決的過程之中,我對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機器裝置名稱等做了技術處理。好比“真事隱去”的“假語村言”,將那“一把辛酸淚”,化作“滿紙荒唐言”。之所以寫了這麼多美國華人的事蹟,並不是因為這種事情惟獨在美國華人中最容易發生,而僅僅是因為我在那裡生活了不算短的時日而已。
末二篇原本是屬於另一組文章,收錄在此的二篇是編輯先生堅持要求刪去之後的“碩果僅存”,算是立此存照吧。
米蘭·昆德拉曾經引用過一句歐洲諺語,說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的這些思考大約也是如此。
2006年4月於北京
往事:中國為什麼是這樣的
回顧四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中華民族歷史,似乎大體上可以這樣形容——
夏商周三代,好像是一個人的幼年時期,瞪大明亮而又�ND521��ND522�的雙眼,直觀、好奇、卻又不無準確地觀察著那神秘的大千世界,他們發出的聲音,常常有如天籟之音。
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則像是一群天資極高、身體發育良好的七八歲頑童,初開百無禁忌,以無窮的精力活蹦亂跳,花樣百出地登高竄低,一派天真爛漫地演出了一幕幕極其有聲有色的悲喜劇,塑造出了中華民族集體性格的雛形。
秦漢之際彷彿少年時光,蘊涵著無限生機與創造活力,一切似乎都是可能的,蓬勃向上一飛沖天,人生基調已經大體確定。
魏晉南北朝則如紛繁紊亂的青春期,荷爾蒙的分泌達到最高峰,滿肚子的衝動與渴望,滿腦袋的夢幻與迷茫,在一片焦慮中東衝西突,時常處於亢奮與頹喪之間而基本找不著感覺。
而到了唐代,恰似風華絕代的三十多歲男女:他們人生的正劇已經開場,他們身強力壯,理性智慧;他們胸懷寬大,目光恢弘;他們邁著堅定不移的腳步,跨向人生的巔峰。
宋代是一群功成名就的中年男子。他們有錢有閒、有房有地,除了正室夫人,還包養了不止一個二奶。他們沒有了建立更大功業的衝動,也不願意招惹任何麻煩,只希望於春光秋色、花前月下品味人生的百般滋味。只是,明媚的陽光已經偏西,致使他們的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