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可想而知的。
徐濟看著史阿,心中知道這個史阿對劉協的感受。
不管怎麼說。史阿的師傅王越就是在保護劉協的戰鬥中死在呂布的手中,對於史阿來說,劉協並非是一個皇帝那麼簡單,這個少年應該說是王越留給他的理想。在史阿的心中。劉協當不當皇帝沒有關係,但是劉協必須要安全現在他所要保護的物件居然對他防範甚深。史阿心中的感覺是如何難以言喻徐濟也可以體會一二。
史阿彷彿想是下定了什麼決心,對徐濟沉聲道:“主公。史阿有一個不請之請,不知道主公能否答應”
徐濟淡然道:“史阿兄。你放心吧,無論到什麼時候。我都會保聖上的安全地。我徐濟可以用項上人頭擔保。”
對於劉協的性命徐濟從來都沒有興趣。他有自信只要自己操作得當;天下的百姓早晚會忘記這個名不符實地皇帝的,
史阿聞言卻是一愕;他沒有想到徐濟一眼便看穿了他的心思,
徐濟淡然自若道:“我現在還記得先帝臨死的時候最擔心地就是聖上;當日我答應了先帝;那就不會反悔;否則與禽獸何異?”只是徐濟說的這個先帝卻不是那無情無義只想著利用他的漢靈帝,而是劉協的哥哥,那個無辜的劉辯,在徐濟眼裡這位恐怕才真正會是個好皇帝,只有常懷敬畏之心之人才知道體恤民情,至於劉協?那不過是個已經被嚇怕了的怯懦之人而已。
史阿卻是長長出了一口氣,
在亂世和宮廷中久了,史阿早就見識過了這些梟雄心狠手辣的本色。但更知道這些梟雄無一不是一諾千金地人物。有徐濟這句話,史阿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史阿對徐濟十分有好感,自從英雄樓一事之後史阿對這個年少就富於氣度和雄才的人便極為看好,因此史阿實在不希望看到徐濟這個朋友作出讓自己為難的事情來。
但是他也知道現在徐濟的實力其實已經是天下諸侯之首,根本沒有誰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對抗,在這種情況下,史阿更知道其實藉著現在這個機會殺掉劉協完全可以一了百了,史阿知道留下劉協才會給徐濟弄來很多的麻煩。現在徐濟對自己做出這樣的承諾,當然讓他感動。
徐濟的心中卻另有打算,現在天下局勢日漸明朗,大體看來,北方有自己,而江東的曹操、荊州的孫策、還有益州都將是自己征戰天下的最後敵人。
的確,現在曹操在江東沒有站穩腳跟,孫策想要徹底的收服荊州還要耗費上一些時日,益州局勢現在大概動盪不安,看現在這三個地方的局勢可以說實在是自己下手的最好時機。可是自己現在根本沒有能力全面出擊,近半年多的征戰幾乎已經調動了兗州所有能夠動用的軍隊,而且很多都是長途奔襲,穿州跨郡,軍隊的疲勞程度早已經達到了極點。兗州的經濟也已經大到了承受的極至,雖然自己可以透過增加稅收來維持軍事行動的進行。但那絕對是涸澤而漁,得不償失。
何況自己制定的法律怎麼可以隨意地更改呢?那絕對是亂民之道。而且除了面前的三個敵人。自己的整個北方的遼闊疆土都將成為與異族作戰的戰場,還有那西涼的亂局更是令人頭痛。
先不說這些頭腦簡單的草原異族,想一想曹操和周瑜的權謀,徐濟就足以頭痛了。
曹操很聰明,這是毫無疑問的,他讓揚州刺史劉繇擋在自己南下大軍的前面,讓自己有點投鼠忌器。同為皇親國戚,徐濟不過是個外姓人,劉繇卻是個名副其實的皇親。至於荊州;看周瑜一心只想拿下荊州四郡;就可知道周瑜已經看穿自己想要南下的意圖;準備和自己打一場水戰;即便是李嚴帶兗州軍入荊州;那又如何?
毫無疑問的是荊州的世家大族寧願選擇孫策;也不會選擇自己做荊州之主。
所以徐濟無比清楚自己現在南下的結果就是迫使荊州的世家大族全部投降孫策;而自己也只會進軍到襄陽一帶便止步不前了,因為再向南推進。那就是長江和其支流了,周瑜完全可以放棄荊州北面,在長江南面和自己打持久戰。
荊州世家大族的投降一定會導致荊州水軍的投降。
要打水戰?那絕對頭痛。
益州,荊州,揚州,三家聯手,長江防線就會完美無缺,這時候可沒有飛機。面對這般天險也唯有強渡,由此可以想象其中地艱鉅。所以徐濟明白自己統一天下的切入點應該在益州!
而益州不管最後會落到誰的手中,但那一定是劉姓子孫。
對付皇族的最好介面就是皇命了,所以。在拿下益州前,自己一定要緩和劉協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