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5部分

首先就是自己關於漢中的戰略問題。按照自己的打算是希望張濟大軍開到盧氏城為要從側翼進攻漢中的沮授大軍做後援。

不過王子服的提議倒是令徐濟心中一動,若是令張濟出任豫州刺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以為如此一來正好可以實現自己要剷除長安異己勢力的打算。對於徐濟來說。現在最大的難題是在長安分不清敵我,除了王子服等人之外,其他人見到自己都是笑臉相迎,但是心裡面打的什麼主意就沒有人知道,王子服他們在暗中肯定還有其他的黨羽,但問題是自己初來乍到,對長安的局勢並不十分了解,所以應付起來分外吃力。更弄得自己做起事開瞻前顧後。故此,徐濟才會要張繡這在長安勢力中看似中立實則已經成為自己心腹的人接受劉協的示好,慢慢的靠向劉協,藉機弄清楚在長安反對自己勢力的真實情況,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徐濟在前一段時間已經故意的冷落張繡和賈詡,在他們回到長安的第二天,徐濟便以大司空的名義命令張繡和賈詡回到沈嶺前線,不得耽擱,兩人出城的時候更是沒有去相送,給人造成了徐濟並不喜歡張繡的假象。徐濟知道,自己這麼做肯定會給某些有心人一種錯覺,徐濟初來長安的時候,曾經當著劉協的面大讚張繡和賈詡兩人,說他們兩人乃是國家的棟樑。是大大的忠臣,並且還親自跑到前線去為兩人頒佈下劉協對兩人的封賞,顯然是做出了拉攏兩人的姿態。誰知道黨徐濟回到長安的時候,徐濟與兩人之間簡直形同陌路,沒有人知道這其中發什麼了什麼事情,但是卻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那既是說徐濟跑到沈嶺前線討好兩人,卻是熱臉貼了個冷屁股,張繡和賈詡兩人對徐濟並不買賬,所以徐濟在回到京城之後便伺機報復,讓兩人馬上去沈嶺前線去,更以不相送作為自己的態度

如此一來,在外人看來還以為在長安徐濟並不佔有絕對的優勢呢。控制在劉協手中西園八校尉在加上張繡的西涼軍,從軍隊人數上來講並不比徐濟差多少。從劉協的角度考慮。只要吧張繡和賈詡拉到手中,在長安城中。自己就有了和徐濟一較雄長的資本這麼一來,就可令王子服等人大膽而且心甘情願地去接觸張繡和賈詡。而自己也有了把反對自己的勢力一網打盡的機會。畢竟,要大開殺戒總得有個理由吧。

不過徐濟之前還在擔心這麼做斧鑿氣太重,生怕被計謀之士看破。

現在倒好,他們居然會提議要張濟出任豫州刺史,那自己當然要大力反對了,而且反對地越激烈越好。否則怎能令他們想念張繡和自己水火不相容的假象?徐濟反對的理由是現在漢中戰事吃緊,應該把張繡大軍調回長安來,協助張繡大軍攻打漢中和西涼。

這個提議令劉協又是一陣猶豫。對於他來說。若是張濟回到長安來,只要張濟張繡都忠於自己,那麼自己就可以在長安佔據優勢。

但是問題是按照徐濟的說法,張濟和張繡兩人都不能駐軍長安。而是要外出征戰。這居心十分明顯,顯然是想要借和漢中與西涼軍隊的戰鬥來削弱張濟和張繡的勢力,這種事情劉協豈會允許發生?但是徐濟又是大司空,以他的身份說出這等話當然言之有理。而張濟若是可在豫州立足的話,便可與自由發展,還可以借皇帝的名義招兵買馬。而且糧草等物資可以自給自足,不用像回到長安之後一切事情還有仰徐濟者大司空的鼻息。

故此。劉協斷然否決了徐濟地提議,下令任張濟為豫州刺史。此令一下,徐濟便不再爭辯。畢竟現在和劉協還沒有撕破臉,而且如果自己過於有恃無恐的話,說不定會讓有心人懷到張繡的身上去。畢竟只有權傾朝野的權臣才會那麼幹,既然打定主意要把張繡變成誘餌。那就不可半途而廢。徐濟向來比較注意細節問題,想歷史上的曹操。就是因為做人不小心謹慎,總是在細節方面冒犯劉協,弄得最後連表面功夫都做不下去,也才會給那麼多反對他的把柄。

王子服等人當然是歡欣鼓舞,感覺自己贏回了一陣,更覺得事情並非完全控制在徐濟手中。

徐濟表面上當然是深深地失望,但是心裡面卻早已經樂開花了。隨即,徐濟又提出了第二個提議:因為王允身死之後,大司徒一職無人出任,徐濟提議由荀彧出任。

荀彧的大名當然是天下無人不知,他不但是當世大儒,而且也是兗州建設地真正主持者,時至今日,兗州地繁榮天下有目共睹,在討伐袁術的過程中,荀彧更是親自寫了討袁檄文,由此人來出任大司徒一職實在是實至名歸。王子服等人沒有想到徐濟竟然會有此提議;猝不及防下;他們一時之間也沒有更好的人選;而劉協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來反對;何況自己剛剛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