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是幽幽嘆了一口氣道:“姐夫難道真的沒有主意?如今你我拋開帝王與臣屬的身份不談,姐夫便只當我是你的後輩,如今我遇到這般困境,姐夫可否為我想個辦法?”

眼見劉辯說了這話,徐濟自然也不好繼續這般無情下去,他皺眉看著劉辯緩慢的說道:“辦法自然不是沒有,如今大將軍身後的世族與原先洛陽的世族已經有所爭端,陛下或可利用一二。只是這些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大將軍位居人臣之至,憑藉的不只是這些。臣便是有心相助也是無力抵擋。”看到徐濟這般態度劉辯自然也清楚了徐濟的態度,徐濟也不是不想對付何進。但他力有未逮,而這一點是劉辯也無法完成的事情。

沉默半晌。劉辯問道:“姐夫以為如何才能對付何進?”聽到劉辯直呼何進之名徐濟也大約能想到劉辯是有幾多怨恨何進了,而劉辯說出這話也就意味著徐濟的鋪墊也做的差不多了,於是徐濟也沉聲道:“在洛陽之內大將軍已然難有敵手,唯有以求外援了。”

劉辯聞言低頭想了想道:“姐夫以為誰可為援?何進是豺狼,但外援卻未必不是餓虎。”聽到這話徐濟不禁心中暗贊劉辯聰慧,他能在這麼短時間裡就看出了自己所說的這個建議的利弊已然是極為不易之事了,但這並沒有讓徐濟停下他的話語:“陛下大可尋幽州牧劉虞之流皇親相助,這些人皆是大漢皇族,想必不會坐視陛下忍受大將軍的責難。”

聽到徐濟這話劉辯自然是心中一喜。但隨即又再一次皺起眉頭。徐濟這個建議確實是極好的,但如今與劉辯來說自身的自由都成問題,更不必說還要派人去尋求這些皇親的援助了。看到劉辯一臉的難色徐濟當然也已經猜到了劉辯的困擾,但他卻沒有說破,等劉辯自己說出來顯然要比徐濟提出要更有主動權,何況徐濟離開洛陽的希望也就寄託在這上面了。果不其然劉辯很快就向徐濟發問了:“姐夫此計甚妙,然如今我手無權柄又將如何是好?而且朝中盡為何進的人,我亦找不到可以信賴之人為使啊。”

面對劉辯這個問題,徐濟輕笑道:“陛下莫非忘了臣?臣可借回鄉探親之名攜陛下旨意離開洛陽。屆時自然可將這聖旨送往各地皇親處。”劉辯聞言立刻陷入難色,說實話他並不願意徐濟離開,他需要這麼一個能為自己出主意的人,何況如今剛剛從徐濟這裡解了燃眉之急。更不願意放走徐濟,而且徐濟明顯是脫身之計。但劉辯卻又沒有選擇,正如他自己所說他在朝中並沒有什麼可以信任的人。也正像徐濟說的那樣,只有徐濟的主意才是最安全的。至少徐濟和何進是不對付的,自己這位姐夫絕對是樂於見到何進遭殃的。所以這道聖旨離開洛陽之後至少能夠保證送到自己想要送去的地方。

如此糾結了半晌劉辯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徐濟想要置身事外自己也不能強制將他拖下水,而且徐濟顯然是站在自己一邊的,之所以不願意出面也是因為實力確實有著極大的差距,他最終還是同意了,但時機卻還需要等待。

但似乎連天時都在眷顧著徐濟,六月傳來了董太后於河間驛庭為人鴆殺,靈柩已經在路上了,而支使這件事的人不問可知便是何進,此時徐濟也終於開始動作了,時機已經到了。

而自從董太后亡故的訊息傳到洛陽之後何進便託病不出,自然是為了避免為人議論。而張讓和段珪也趁此機會大肆散播於何進不利的流言,如此一來何進更是避而不出了。這事兒很快就傳到張讓之處,但此時張讓早已經無所謂了,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徐濟那邊的動作沒有瞞過他,如今大半洛陽都被董太后之事牽扯了注意力,所以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徐濟的異動,但張讓卻根本不在乎董太后那個老嫗。如今既然徐濟脫身在即,他也沒有必要再想著如何苟全性命了。

面對這些流言和非議,何進自然是不知道的,但袁紹卻是坐不住了,他身為司隸校尉連日來不知道抓捕了多少散步流言之人,他自然知道在市井之間對何進的非議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了,雖然對何進這種武斷而且愚昧的做法感到不滿。但事已至此解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於是他便前去見了何進。

見到何進之後袁紹只說了這樣的一番話:“張讓、段珪等流言於外,言公鴆殺董後,欲謀大事。乘此時不誅閹宦,後必為大禍。昔竇武欲誅內豎,機謀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不可失也!”何進從來都不是一個有決斷之人,聽到袁紹這話當然是大覺有理,然而卻又不敢決定,於是也便只回答道:“且容我三思。”

但這事還沒等何進想好便已經有人將袁紹的拜見和這番話都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