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少帝並太后盡為董卓所害,文烈離開洛陽當夜宮中變亂的確也失了傳國玉璽。”徐濟之所以有此一問曹操也清楚是為了證明他那份聖旨的真偽,但顯然絕非徐濟真正想要知道的東西,而隨後徐濟果然又開口道:“不知孟德可見過蔡邕大人?”
直到徐濟問起這話曹操才想起來蔡邕子女蔡琰如今還在徐濟那裡,只是他確實沒有什麼機會去見蔡邕,之前為了安董卓之心曹操疏遠了與所有朝臣的關係。因此也就與蔡邕沒有了聯絡,而見到曹操搖頭徐濟也嘆了口氣不再說這個而是轉而道:“我便在襄邑縣令府中暫居,一旦有了結果便來知會於我,如今你我又是志同道合。正當精誠合作!”曹操自然是應允不提。
而實際上曹操是極為意動的,且不說徐濟本人手下的實力如何,便是徐濟手中那道聖旨便已然是價值連城。至少對於曹操來說是這樣,發矯詔多少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但劉辯的遺旨的意味就不一樣了,而且持著這道聖旨的不是別人而是劉辯的姐夫。當朝執金吾徐濟,這樣一來幾乎便沒有人會質疑,而如此一來號召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但曹操卻必須考慮到自己父親的想法。於是曹操歸家見了曹嵩便將自己逃亡路上之事與徐濟所言之事一併告知曹嵩。曹嵩雖然頗有些不滿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之事,但事情已然坐下也已然無法改變,但曹操的志向還是令曹嵩感到十分欣慰,而談到曹操想要遣散家財以用來招募義兵之事,曹嵩便對曹操道:“家中雖有些餘錢,然則少恐不成事。此處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衛家鉅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孩兒或可借駙馬之力求得衛氏相助。”
曹操也看得出自己父親似乎不大支援自己拿著家財去辦這麼一件沒有什麼前途的事情,但曹操無法責怪曹嵩什麼,但他的志向是不容更改的,而且徐濟在陳留的力量正是倚仗,曹操有信心能與董卓一戰,所以也便不理曹嵩的反應獨自去找徐濟商討這些事情了。
而當徐濟得知曹操想要從當地大族衛氏那裡得到支援時徐濟只得苦笑告訴曹操道:“怕是要令孟德失望了,我與世族一向關係緊張,若是我出面只怕是沒有半點機會,只能由孟德自去,若是不可能我便從圉縣府庫中撥出一些用度供給孟德使用便是。”
話說這麼說沒錯,但曹操哪裡拉得下這個臉?所以他等於唯有自己去找衛氏這個選擇了,而且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三章:奉遺旨,起兵(上)
曹操已經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去見衛茲的,對他來說目前也只有這一個辦法了,雖然徐濟表示他可以相助但曹操清楚徐濟即便真心相助也絕不會有太多,別忘了徐濟自己麾下還有一大幫士卒需要供養,這就足以限制徐濟的支援了,而且曹操也並不認為徐濟是真心實意的會全力相助,雙方都明白對方的訴求,所以曹操已經將自己的未來賭在這一次上了。
對於衛茲曹操並不瞭解,惟獨之從父親曹嵩哪裡得知此人乃是陳留孝廉,除此之外曹操對他的瞭解是一片空白,如此一來曹操著實沒辦法投其所好,所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既然有求於人曹操自然是要表現出相應的態度的,於是便在家中設宴宴請衛茲,為了以應萬全曹操便沒有邀請徐濟一道前來,畢竟徐濟自己說與陳留的世族關係並不好,難保徐濟會不會讓衛茲有所不悅。
待衛茲到時曹操便細看衛茲,只見此人一臉方正,但卻並無士子之氣,曹操料定必然絕非世族,因而也就斷了拉關係的念頭。酒菜已然齊備,二人落座之後便相互敬酒,待幾杯黃湯下肚之後曹操便舉杯對衛茲道:“聽聞子許乃是本地孝廉,果然是氣度不凡。”衛茲哪裡聽不出這句恭維,隨即便拱手還禮道:“孟德過譽了,孟德刺殺董卓國賊方為義士之舉,奈何衛茲不能同為!”聽到這話曹操心中卻是一定,雖然未必衛茲就會相幫自己,但就這話來看此人倒確實是個忠臣。於是曹操便轉而正色道:“如今漢室無主,皇帝年少不能主事使得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皆為之切齒。我本欲力扶社稷。奈何有心無力。子許乃是忠義之士,敢求相助!”
衛茲聞言似有所避諱的皺眉不語,曹操也不再多言,自己想要說的已經說出來了,如今便只等衛茲的決定了,而且曹操也確實做不了更多的事情。而此時衛茲忽然抬起頭道:“孟德可有必勝之心?”曹操聞言苦笑回答道:“何來自信必勝?如今董卓身居高位,麾下更有西涼健卒,本是以卵擊石,然曹操身為大漢臣子豈能坐視社稷為人褻瀆?”當然曹操實際上沒有這麼高尚。說白了就是刺殺董卓不成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