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就是劉辯?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不過徐濟也很好奇那劉宏要自己輔佐劉協這事情又要怎麼算呢?
很快徐濟就得到了答案,劉宏接著說道:“文烈,協兒也到了增長閱歷的年紀了,若是有時間你不妨進宮指導一二,畢竟你是大漢如今最富盛名的少年英傑,協兒這個年紀正是對英雄人物最為崇拜的年紀,你來指導或許效果更佳。”
這幾句恭維根本不重要,徐濟一聽便知,劉宏的打算是好,自己一旦指導了劉協就被扣上了劉協一方的帽子,如此一來自己是怎麼都沒法子和劉協脫離關係了,這便等同於將自己捆綁在劉協身邊,正是所謂一榮皆榮一損俱損的關係,而最絕的是徐濟根本無法拒絕這些,劉宏就是吃定自己無法拒絕才敢如此作為的。
想明白這裡面的利害之後徐濟自然也看明白了劉宏的打算,他是要先為劉協組建班底,而自己顯然是最佳選擇,宦官不值得信任這一點自不必多說,而且宦官不能執掌兵權始終是最大的短板,若是想要扶植劉協為帝自然需要一個手中有著兵權的實權人物的支援,而徐濟如今雖然還無法和何進相提並論但卻是唯一一個可能的人選,所以劉宏才會選擇這樣去做。
但是劉宏終究是欠了些考量,徐濟是最佳選擇是不錯,但劉宏過於想當然的認為自己一定會效忠於他,就算是徐濟效忠於劉宏也未見得就會效忠劉協,這並非同一件事。退一步說劉宏把局勢和情形想象的太過美好了,徐濟自己都不敢說一定能和何進相庭抗理,因為真正對劉宏有威脅的並非是何進而是這一眾的世族。這一點就足以讓劉宏失敗了。
但儘管徐濟看透了這些他卻沒有出言提醒,對於徐濟來說這根本不是一件值得他花費時間精力去注意的事情。他從來不是那個被標榜忠臣的人,而且對劉宏也疏無好感。談不上為劉宏思前想後謀劃這些,更重要的是劉宏擺明了是算計他,這樣一來徐濟更沒必要多說了,所以他也只是回答道:“遵旨,教導不敢,若是能對皇子有所裨益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劉宏自然是欣慰有加而後便示意徐濟可以回去忙了,徐濟自然是立刻會意離開,說實話他也不想和劉宏相處太久,這人太假。和劉宏獨處之時徐濟總是覺得渾身不自在。劉宏總是讓徐濟有一種猶如面對毒蛇的感覺,即便這的確是個昏君無疑,但其的心計和狠辣卻著實不是玩笑,這恐怕也是劉宏能夠在這個位置上如此長時間的緣故了。
之時徐濟此時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處理,所以其餘之事都反而顯得不是那麼緊要了,北軍之中的問題大部分確實是解決了,但執金吾府上的事情卻遠沒有徐濟之前想象的那麼簡單,至少何進不可能就這麼輕易的放下他對執金吾這個位置的意圖,如此一來這些屬官自然也沒有絲毫的好轉。而徐濟為此也著實感覺心煩。
洛陽城內行駛複雜且不說了,但這變數多的也實在叫徐濟有些頭大,勢力交錯的影響導致了徐濟處理起來顧忌也更多,何進有張讓去對付的確可以讓徐濟鬆一口氣。但這些屬官卻來自不同的世家,這些傢伙背後的勢力也並非玩笑一般就能輕易對付的,至少對徐濟這個寒門出身的身份來說顯得過於吃力。
辦法的確是有。但付出的代價和收穫不成正比,這顯然不是徐濟會選擇的方式。而且一旦弄成了魚死網破的僵局無疑是徐濟更劣勢,這或許也是這些何進身後的世族樂於見到的局面。而一時之間解決不了這些麻煩徐濟乾脆也暫時不做理會,只要北軍能夠正常運轉他本身倒是也並不很在意執金吾所轄的這些屬官鬧事,畢竟自己身後也還有劉宏撐腰,再怎麼鬧對他們顯然都是不利的。
正是因此徐濟也就把眼光重新放回西園軍上,自從袁紹放棄了想要獨掌西園的意圖之後徐濟也就算是西園之中最有話語權之人,而淳于瓊哪裡還敢招惹徐濟?徐濟不找他的麻煩他都已經萬分慶幸了,但西園之後也仍舊還有一個變數,此人便是曹操。
徐濟從來沒有小看曹操,甚至從一開始在西園之中曹操就被徐濟視為最大的對手,拋卻背景不談,曹操和他實在是太像了,都是靠著戰功政績晉升的,而徐濟能夠有今日的地位倒是運氣機緣了,而曹操除卻家世帶給他的便利之外他為官一方的政績也絕對是不容小覷的。而且曹操心懷大志,這一點從宛城之時徐濟便早已清楚了,這樣一個對手才是徐濟想象之中的對手,但如今曹操看似消沉的模樣非但沒有讓徐濟安心反而更是有些不安心。
曹操的心計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徐濟對上曹操也絕無必勝把握,但如今來看的確是徐濟更佔據優勢,如此來說也並不排除曹操是可以避開徐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