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能知道了。”
杜畿冷哼一聲道:“韓浩你莫怪我多嘴,我雖然是暫時寄食在王匡將軍這裡,但是對於本初公實在是沒有什麼好感,本初公和袁公路白白辜負了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的門第,這些年來哪裡幹過什麼出色的事情?本初公多少還好一些,袁公路現在居然敢妄稱皇帝,實在是荒唐之極。”
頓了一頓,懇切道:“我多嘴一句,你且聽我一言,待此間事了,兄弟你還是離了這裡,另謀高就吧,這裡實在不是你的安身之地。”
韓浩卻苦笑道:“我沒有兄長這麼灑脫,王允大人命令你去做漢中府丞你都不去,你都棄官潛逃,我實在是離不開這裡,畢竟王匡大人對我不薄。”
杜畿搖頭道:“我哪有兄弟你說的這般超凡脫俗,這麼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在長安僅僅是個低階官員,當然不可能知道高層的內幕,但是我卻可以看出來,用不了多長的時間,長安方面就會對漢中用兵,若是我們有猜錯的話,領軍的人就是長安第一軍師賈詡和長安第二高手張繡。”
韓浩點頭道:“這也正常,漢中張魯的五斗米教其實就是黃巾賊寇的分支,兄長又豈會屈身事賊?王允大人派兵攻打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杜畿搖頭道:“只怕攻打張魯是假,對付劉焉才是真的。所以漢中,也並非是安身之地。否則,我豈會暫時寄食在王匡大人這裡?一旦擊潰高順大軍,路途通順後我便到徐州廣陵去,前一段長安之亂的時候,我見過廣陵太守曹操,這人雄才大略,我看不在徐濟之下,想要投奔。”
韓浩唸了兩遍曹操的名字,才待問時,杜畿卻不再談論這個話題,對韓浩說道:“我們現在的任務派出人手摸清楚高順大軍的糧道,準備動手。”
韓浩點了點頭,卻忍不住問道:“問題是現在對岸高順大軍守備森嚴,我們到底如何做才可不被對方發現?”
杜畿冷笑道:“兗州軍最願意玩的就是穩軍之計,他們只會悄悄地撤離,在對岸留下一些空營和士兵掩人耳目,不足為懼,我們要穿過兗州軍的防守,摸清對方的糧道並非是難事。”
韓浩興奮的點了點頭道:“那我們便等待對方撤軍,向北襲擊新絳。”
“哼!既然高順大軍已經認定了我們不會主動出擊,那我們便出其不意,打他個措手不及。”杜畿冷然道。
韓浩點了點頭,看向城外的那些兗州馬車,一時間心懷大暢。
然而兩人卻不知道,自己這番計較已經落到徐濟的算計中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一章:破敵之路(三)
彷彿為了證明杜畿的猜想,高順大營這幾天一片安靜,但是在表面上卻仍然是守備森嚴。
杜畿和韓浩則是心中冷笑,自以為是己方已然料中了高順大軍的動向,於是二人便在表面上嚴守城池,暗地中卻派人自聞喜城南門出城,繞道安邑和夏縣,沿著中條山的西北麓潛到高順大營的身後對高順的大營進行觀察。得到的結果當然和杜畿料想得一模一樣。
韓浩得到訊息自然是大喜,就要派出大隊人馬去伏擊高順大軍的糧道。杜畿卻多了個心眼,為防萬一,杜畿派出人手,自聞喜城的北面穿過狹長的陸地偵察高順大軍的活動,結果在那裡看到了數量驚人、繼續向北的騎兵馬蹄的馬蹄印,根據那馬蹄印的大小,立刻就可判斷那是兗州的戰馬。
杜畿此時也完全地放下心來,知道事情不出自己所料,便和韓浩聯名向正在安邑的王匡報告說高順大軍很有可能已經北上的事實。
而王匡如今已經成了驚弓之鳥,聞聽這個訊息後,連忙派人送信到新絳和皮氏,要衛固、範先、張晟等人小心提防,三人聽說這是韓浩的意見,哪裡肯服氣,聯名給王匡寫信,要王匡主持公道,說是大敵當前,韓浩明明面對高順大軍,卻在莫明其妙說兗州大軍在新絳的北面,簡直是莫名其妙。
王匡一向對三人信任有加,便重責韓浩,要他安守本分就可,韓浩表面唯唯喏喏。但是卻根本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反而越發的認定杜畿猜測的正確性。
就在這時。新絳城的北面突然出現了大股的兗州軍,不但有騎兵。而且更有強弓手,在攻城的第一天,兗州的強弓便把聞喜城的守軍射了個人仰馬翻,新絳城裡的守軍驚恐地發現兗州軍中的長弓射程遠超他們的認知,站在城頭無疑是自尋死路。
衛固乃是天生的膽小鬼,見到兗州軍如此強悍的攻擊嚴令心高氣傲的範先不得出戰。範先卻不服氣地出城邀戰,結果卻被對方派出來的一名連名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