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綱聞聽,長嘆一聲,心中已然一黯。
嚴綱被俘,手下地士兵在群龍無首下紛紛逃向四方。徐濟看看已經遠去的公孫瓚,知道多追無益,所以立刻喝令手下計程車兵回撤。看看已經是天明時分。就在公孫瓚的大營旁邊立住了營盤。
這個公孫瓚挑選的立營的地點還是不錯的。
而公孫瓚在被徐濟突襲之後。反向西撤出了很遠,更遇見了自己的兩個兄弟,雙方兵合一處。看看軍隊,超過了五萬人。公孫瓚心中稍安。隨後。又陸陸續續地有很多士兵歸隊。公孫瓚計程車兵將盡湊足六萬人。
公孫瓚大難得脫,卻高興不起來,那當然是因為自己手下大將嚴綱被俘了。
吃了這麼一個大虧。公孫瓚哪裡能咽得下這口氣?於是就地立營,畢竟他如今掌握著回到易應京的要道,這讓他完全擁有了可以和徐濟大戰一場的資本,何況就算是最後不敵,公孫瓚也相信還可以回到易京去。更何況再退一步說徐濟此來麾下的軍隊只有一萬人;自己卻有五萬人。在實力上足以一拼。
而且徐濟突然出現在這裡;那就證明徐濟是繞過了范陽城直接偷襲自己的南面大營。
所以公孫瓚馬上派人到范陽城去;命令在范陽城守衛地守軍隨時準備出城與自己一同夾擊徐濟的大軍。有了這種種條件,公孫瓚準備和徐濟在草原上決一死戰,當然,他更命令易京的守軍嚴守易京,把徐濟的母親看好,畢竟這是自交換徐濟的制勝法寶。
如此一來,在這片草原上一共有了三座大營,分屬於三方不同地勢力。
劉和、徐濟、公孫瓚這三方各執一端的勢力。公孫瓚和其他兩方當然是水火不容,但是讓人感到可笑的事情是,徐濟和劉和一方沒有合作的餘地。在對待草原異族的觀點上,徐濟和公孫瓚是出奇的一致。
當然這一點公孫瓚是不知道的,甚至他還在提防這一點,但對於公孫瓚來說,只要自己手中有徐濟母親這張王牌,徐濟便不足為懼。
至少現在他還不擔心徐濟與劉和雙方會有什麼合作,因為當晚徐濟偷襲自己的時候,劉和的軍隊悄無聲息,這就是說徐濟至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打算和劉和合作。否則當晚就是前後夾擊的局面了。現在唯一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人反而是劉和。
徐濟和公孫瓚混戰的當天晚上,劉和方面的人只注意到公孫瓚的大營火光沖天,殺聲一片,看樣子是公孫瓚的大營被劫了,劉和手下眾將紛紛請戰,要帶兵襲擊公孫瓚,但是田疇和閻志都以為這也許是公孫瓚誘敵深入的計策,在事態不明的情況下,不宜輕舉妄動。最好還是先行派出斥候偵察一番再作出決定為好。
因此,徐濟和公孫瓚雙方熱火朝天的打了個小半夜,劉和方面的人就在那裡袖手旁觀。誰知道一直到天明時分,已方派出的斥候才哭喪著臉回來。
原來這名斥候才來到徐濟的大營之外,就被徐濟派出的斥候抓住了。徐濟把他抓住了之後,問明白他是誰之後,便把他扣住,直到將近天明的時候才把他放了回來。
眾人聞言鬆了一口氣。
眾所周知,徐濟此來幽州是為了自己的母親,也就是說徐濟和公孫瓚乃是至死方休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已方和徐濟應該是站在同一陣線上的。
唯有田疇不是這麼想,他認為徐濟的軟肋就在於公孫瓚手中掌握著徐濟母親,而公孫瓚雖然痛恨徐濟,但是卻更痛恨劉虞和草原異族,所以現在最怕公孫瓚以此要挾徐濟攻擊已方。
兗州兵的強悍雖然是天下聞名,若是徐濟為了救自己的母親而聯合公孫瓚一同攻擊已方,那就糟糕極了。
田疇的話令眾人眉頭大皺,當然在劉和方面的那些少數異族的將領卻不以為然,他們對徐濟知之甚少,所以對徐濟沒有絲毫的懼怕之意。
但劉和聽了後卻有點六神無主,連忙向田疇和閻志問計。
田疇認為為今之計要先和徐濟聯絡,搶佔先機和徐濟率先聯盟,誰都知道徐濟此人最重信用,只要和徐濟結盟,那麼即便是日後公孫瓚要挾徐濟徐濟也只有兩不相幫。劉和深以為然,為了表示誠意,劉和決定親自帶著閻志和田疇到徐濟的大營中走一趟。
而這一切,當然都在徐濟和荀攸的意料之中。
第三天的清晨,劉和、田疇、閻志便帶著一隊士兵來到了徐濟的大營。徐濟聞聽,出營肅容相迎。實際上,雙方已經不是第一次見面了,畢竟在長安之亂的時候,雙方已經見過。只不過當時雙方沒有說話罷了。
雙方客套一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