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關於改編的問題,11月4日,毛澤東致電劉伯承、鄧小平指出:“因為汪精衛曾用過和平建國軍名義,故高部應改用人民建國軍或民主建國軍或其他名稱或仍用新8軍舊名均可。請與高樹勳商量酌定,高宣言宜早發表。”經過劉鄧與高樹勳等起義人員研究,決定將起義部隊改稱民主建國軍。此前,遵照毛澤東的意見,高樹勳於10月30日以通電形式向全國發出了《停止內戰團結建國的起義宣言》。 11月2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給高樹勳發來了賀電:�樹勳將軍吾兄勳鑑: 聞兄率部起義,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凡屬血氣之士,莫不同聲擁護。特電馳賀,即頌戎綏。 毛澤東 朱德 11月4日,高樹勳將軍致電毛主席、朱總司令,感謝對他的關切。電文中說:“戌冬電敬悉。抗戰八年,生靈塗炭,實不忍再睹流血慘劇。此次暴動,純為呼籲和平團結,並速組織聯合各黨派之民主政府,俾國家早登富強康樂之境,專電馳復,順頌勳祺。”同日,高樹勳在武安伯延鎮接見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揭露國民黨內戰陰謀,說明他率部起義的原因。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國軍成立大會在太行山麓的武安縣伯延鎮隆重舉行。升旗儀式完畢,宣讀了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任命高樹勳為民主建國軍總司令、王定南為總政治部主任。隨著高樹勳對中國共產黨認識的不斷加深,在他起義後短短的10天裡,三次向劉鄧等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心情十分迫切。鑑於此事關係重大,劉鄧一時也難以定奪。以鄧小平為書記的晉冀魯豫中央局於11月11日致電黨中央請示。黨中央對此事也格外慎重,因為像高樹勳這樣有聲望的國民黨軍隊將領,怎樣才能使之更好地發揮其號召力呢?經過認真研究,中央書記處於13日覆電劉鄧:中央批准高樹勳同志加入本黨。這樣,高樹勳由鄧小平、薄一波介紹,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於11月13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即日起,高樹勳由一名舊軍隊將領,經過曲折道路,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主義戰士。 高樹勳起義對於蔣介石及其統帥部引起較大的震動,使其感到“兵心不固,民心不歸〃,發動內戰的時機還不夠成熟。高樹勳起義及平漢戰役結束後,我軍繳獲了國民黨蔣介石陰謀部署發動內戰的大量檔案,延安新華社選其重要密令7件公開發表,使全國人民認清了國民黨挑動內戰的真相。高樹勳起義及隨後開展的“高樹勳運動〃,成為國民黨軍隊中有愛國心、厭惡內戰的廣大官兵的一面旗幟,他們在此後的國民黨內戰前線大批倒戈起義,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程序。&nbsp&nbsp 。。

高樹勳小傳(5)

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在劉伯承、鄧小平的部署下,晉冀魯豫軍區適時成立了國軍工作部,由薄一波兼任部長,下設城市工作室、西北軍工作室、晉綏軍工作室和中央軍工作室等,“高樹勳運動〃在晉冀魯豫解放區開展得更加轟轟烈烈。 新中國建立前夕,高樹勳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工作。建國以後,他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河北省民革副主委,並長期擔任河北省副省長職務。1955年,毛主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決定,授予高樹勳一級解放勳章。1972年1月19日,高樹勳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nbsp&nbsp

作者點評

高樹勳將軍出身貧苦,歷經三個歷史時代,戎馬半生,道路坎坷曲折。作為一個炎黃子孫,他有著一顆赤熱的愛國心,對我黨有堅強的信念,所以,他能從一個愛國者轉變為一個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這是歷史的必然。高樹勳將軍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那種憂國憂民,迫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為祖國的統一和富強,戰鬥到了最後一息。青史有情,一切為人民做過好事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他們對中華民族作出的推動歷史前進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nbsp&nbsp 。 想看書來

程潛小傳(1)

一、少年立志 棄文習武 程潛(1882—1968年),名月如,字頌雲,1882年3月31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北鄉長連衝一個耕讀世家。程潛少時家貧,9歲時家境稍好,父親便把他送到私塾,從師程壽峰先生習讀“四書”、“五經”。程潛思維敏捷,資質聰穎,記憶力驚人,每讀幾遍,便能背誦自如。他的字無論大楷、小楷都很漂亮,深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