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動手翻譯。
外務省幹部對同盟國的答覆雖不滿意,但還是制定了國體如能得到捍衛,就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方針。通閱答覆全文,裡面沒有對維護天皇製作出明確的承諾。但是,“日本政府的最終形式……應該由日本國民的自由意志來決定……”這句話表示天皇製得到了一半的保證。
這次大本營及早採取了行動。上午八點過,梅津參謀總長和豐田軍令部總長就進宮上奏天皇,表明了軍隊堅決反對接受答覆文字。軍隊將答覆文字中的subject to直截了當地翻譯成“隸屬”一詞。這樣一來,譯文就成了“天皇和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許可權……隸屬於盟軍最高司令官”。如果接受這樣的答覆,“就明顯冒瀆了作為國體根基的天皇的尊嚴,將招致我們的國體破裂,皇國滅亡”。兩總長極力勸說道。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 序章(9)
外務省幹部單方面斷定“反正軍人只會透過譯文來作出判斷”。於是經反覆推敲,確定了更好的譯法,即將subject to譯為“置於×××的限制之下”。但這次陸軍不再上當受騙,他們的態度變得強硬起來,堅持認為既然是“隸屬”,又怎能捍衛國體呢?有十幾個少壯軍官闖進陸軍大臣的房間,個個精神亢奮、血氣方剛、意氣用事。陸相的內弟竹下正彥中佐代表大家,逼近阿南陸相,“應該設法阻止大家接受《波茨坦公告》。如果做不到的話,大臣就應該剖腹自殺。”阿南陸相緊閉雙唇,一言不發。
外相去見鈴木首相,核實了首相接受答覆文的意向。上午十點半剛過,外相進宮覲見天皇,時間上比軍隊晚了兩個小時。此時天皇決心已下。“一旦爭論起來,就會永無休止。儘管違揹我的意願,但戰爭已經不可能再繼續下去了,難道不是嗎?我已別無他求,你立刻去辦理所需的外交手續。還有,好好地將我的意志傳達給鈴木首相。”
下午三點,皇族會議和內閣會議分別在宮中和首相官邸召開了。
在御文庫的防空洞裡,與會的十三名各宮宮主,按照皇族的等級順序坐在弧形的長桌子後面,圍繞在天皇的周圍。從左邊開始,高松宮、三笠宮、閒院宮、賀陽宮……最後是竹田宮、李王垠、李鍵公。大家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天皇了。
高松宮和三笠宮都表示贊成接受貝爾納斯的答覆,閒院宮顯得有些顧慮,只是說:“既然陛下決心已定,我也就沒有什麼意見了。只是真的很擔心我們的國家能否繼續存在下去。”
久邇宮也同樣對捍衛國體一事流露出極大的擔心。除這兩位以外,其餘的人都無條件贊成接受貝爾納斯的答覆。李王垠和李鍵公只說了一句:“遵命。”各皇族對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會議結束後,冰鎮紅茶和西式點心端了上來,大家圍繞在天皇周圍,談笑了一會兒。大家都談了談各自的近況和見聞,天皇也露出了難得的微笑。
與這種充滿祥和氛圍的會議不同,內閣會議籠罩著沉悶的氣氛。會議上眾說紛紜,混雜著各種不同的意見。有東鄉外相提出的馬上接受的方案,有阿南陸相提出的全面反對的方案,也有人提出再進行一次照會以確認國體是否能得到捍衛。東鄉外相激動地說:
“如果再進行一次照會的話,等於一切都要重新開始。真是豈有此理!”
阿南陸相神色嚴肅地斷言:
“如果就這樣接受了貝爾納斯的答覆,日本必將亡國,國體捍衛終將化為泡影。”
內閣會議傾向於在某個時候再進行一次照會。東鄉外相終於忍無可忍:
“我們在為舊金山廣播裡的答覆而爭論不休。為了一個非正式的答覆而議論紛紛,這簡直太荒謬了。總理,我提議在正式答覆到來之前,先休息一會兒。”
每個人都鬆了口氣。大家肩負責任,反覆進行著這種沒有結果的爭論,然而越爭論越有可能說出一些違背自己本心和真意的話來,大家為此深感不安。所以這樣的爭論還是早點結束為好。
但是,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日本帝國不可能有多餘的時間來“休息”了。蘇聯繼續進攻樺太(即庫頁島)、滿洲,關東軍總司令部搬到了通化。駐外軍隊對“也許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電報感到群情激昂。他們把表示堅持戰鬥到底的電報一個接一個地發到大本營。由陸軍中央戰鬥派的幕僚們策劃的軍事政變計劃正在仔細琢磨和反覆推敲之中。即使最終沒有必要發動政變,也應該頒發*令以應付局勢的變化,這個意見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援。 。。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 序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