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提供的規範就不清晰,客戶的品質要求可能就不合理,技術檔案也就不充分不全面,品質標準也無法細化,只能憑經驗做,加工方法可能也不合理。因為部門間的橫向溝通差,工程變更等資訊更加通知不到位了。而技術部的主任、副主任則抱怨,別的部門出了什麼問題都往技術部身上推。
模具設計沒有工藝工程師參加評審,導致很多細節上的缺陷,因而引發品質問題。模具的圖紙也不標示清楚,導致模具製造人員隨意發揮,造成品質問題。這就是目前典型的中小企業的特點,這種企業嚴格說來不叫企業,叫手工作坊,技術依賴於高層某幾個人的經驗,沒有技術和經驗的沉澱,而某幾個人的經驗也都是存在於腦中,有時一件產品如果一個細節沒回憶到,可能就導致整個生產斷裂,於是,任何一個部門,這種重複性的問題經常發生,這就是純粹經驗型的作坊式企業的管理,而老闆說也說了,罵也罵了,依然於事無補,因為大家左耳進,右耳出,依然沒有進行檔案沉澱。連最基礎的技術檔案BOM表,大家都沒聽過。
我聽到很多管理人員抱怨老闆技術並不強,我後來分析,臻能河的思維是直線型的、靈感式的,而不是周密的,老闆可能靈感一來,一個產品的設計新思路就出來了,但欠缺周密性,設計的任何一個細小缺陷都可能導致品質問題,沒有產品先期策劃,沒有對產品的各個細節進行評估,這種產品就容易存在先天缺陷。再加上技術上又不進行檔案沉澱和培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於是先天缺陷加上後天錯誤一起來,各種各樣的新問題、老問題就不斷髮生了。
……
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混亂無序的生產。
沒有訂單評審,沒有產能評估,沒有主生產計劃、外協計劃、周生產計劃、周出貨計劃,客戶來了訂單,填在一張表格上往生產部門一發,就叫下達生產計劃。因為沒有計劃,結果3月份還在做年前的訂單。業務部門的職責也只是起個內外傳達的作用,很少會去整合資訊、過濾處理資訊。
沒有製作物料需求計劃,憑倉庫的人根據經驗和感覺來控制。不良品積壓在倉庫很久也沒人處理。沒有定期進行呆滯料物品的分析和處理,以及追究和預防措施。因為沒有計劃,所以什麼都急,給供應商外協的時間通常只有2~3天。
返工率達30%以上,重複性的錯誤非常多,檢驗規範是工程技術部門做的,而客戶、工程、品質、生產之間非常缺乏溝通,因為生產和品質不參與產品前期策劃,檢驗標準不合理也沒人反映,缺乏一個資訊反饋的雙向渠道,從品質到生產的管理人員,對品質標準都比較模糊,自己都模糊,產品上線前肯定不給工人培訓。因為缺乏培訓,生產員工缺乏品質自主意識,產品不自檢,過份依賴管理員,結果管理人員增多,更導致員工依賴領導,形成惡性迴圈。領班組長工資太低,不願意做,願意去做計件工人。(越封閉越落後的地方官本位思想越濃厚,可他連官都不想做時,還能指望他會去管?)
公司款很難收,回款率只有不到70%。
導致拖欠供應商貨款嚴重,通常四五個月才付款,甚至拖了半年的也有,好幾家斷絕業務關係,中止供貨。
沒有財務預算,老闆憑興致批條,經常導致財務沒錢。
……
我發現,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是一種灰色、劣質的文化。
公司資訊極度封閉,就像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閉關自鎖,夜郎自大,對外面一些優秀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方法根本不瞭解,但很多人狂妄自大,以為公司離開自己就開不下去,顯得傲氣十足。公司內部裙帶關係嚴重,好工種安排給朋友,不好的工種安排給沒關係的或新員工做,招聘工人時主管、領班只招自己的熟人,人事部門只是辦辦手續而已,提拔晉捎薪也是任人唯親而不是任人唯賢,某個員工違反紀律受處罰時,馬上上面會有人壓制。而且人員幾進幾齣的現象非常頻繁。而這些問題,竟然就是從李靖這些人身上先帶出來的。我們LIJ尚且如此,更別說臻能河臻河工廠那邊。
老工人排擠新工人,新工人進來按計時算,但新工人的計件數量全給了老工人,老工人就希望天天有新工人進來,於是排擠新員工。(經後來統計發現:公司的人員流動率大,主要是新員工留不住,不好做的活給新員工,新員工的工資始終上不去,怎麼可能不走,缺少新員工,熟練工人就出現衍接斷層,缺乏梯隊性,僅依靠幾個有限的老工人,違背了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多勝勵原則,品質效率肯定上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