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佛龍被迫加價到美元/股後,中海油的價格優勢已經基本喪失——4美元的差價不足以補償“政治風險”和“時間成本”。失去價格優勢的中海油並未急於再加價,而是採用了靜觀其變的方式。儘管美國政府在這件事上一直保持冷靜的態度,但以國會為主掀起的排華情緒則達到了最高潮。7月30日,美國參眾兩院罕見地迅速透過了能源法案新增條款,要求政府在120天內對中國的能源狀況進行研究,研究報告出臺21天后,才能夠批准中海油對優尼科的收購。這一法案的透過基本排除了中海油競購成功的可能。

8月2日,中海油宣佈撤回對優尼科的收購要約。此時距8月10日優尼科董事會最後投票決定“誰是贏家”還有8天的時間。英國《金融時報》在8月3日的報道中稱,“如果調查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失敗的原因,結論肯定不是死於自然原因。這是一項不公平競爭明顯的案例。美國政界的反對扼殺了此次競購。”

2007年9月,3宣佈接受貝恩資本和華為22億美元的報價。但在隨後的半年內,此筆交易始終未能透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3旗下網路安全公司TippingPoint則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由於美國國防部等在內的眾多美國政府部門都是TippingPoint的客戶,一些美國政界人士擔心華為的介入將會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因此要求對交易進行最嚴格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