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出的一個關於飛行安全的法則——“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有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有助於我們深刻地理解結構性放大效應。細節的放大效應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防微杜漸,不要因為事小而漠視之,不要因為其細而忽略之。否則,積久成弊,最終將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因為任何一個細節上的疏忽,都有可能使整個系統癱瘓,即《細節決定成敗》中提到的“1%的失誤會導致100%的失敗”,即“100…1=0”。

問答錄:對話汪中求(1)

問題1:您的管理思想的一個很重要的基點就是抓細節,細節到底是什麼?

答: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在你所在的組織,儘可能地去發現一些一般人或者旁人發現不了的問題,著手抓緊、抓透,這就是我講的所謂細節。

我的著作《營銷人的自我營銷》一書,就專闢章節講過“把小事做細”,因為你不管做多大的工程,它最後肯定是可以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的專案,每個專案又可以分解成若干個指標,每個指標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的指標,每個小的指標囤積,最後肯定是很多很小的事情的組合。在我們周圍,很多人就是最基層的、最小的那個單元的事情沒有做到位,結果導致整體的效率或效益不好。任何一個面都是由若干條線組成的,一條線由若干個點組成。如果你缺少了某個或某些點,很可能你的線就不能連續;如果線是斷的,這個面就會受到破壞。

(根據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採訪整理)問題2:細節真正的核心是什麼?

答:兩句話,細節是科學的精神,細節是認真的態度。這就是細節的核心。

(根據2004年初在北京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整理) 問題3:細節無處不在,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我們引進了市場競爭機制,經營觀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個轉變是從細節開始的,那麼細節的實質是什麼?

答:細節的實質要從兩方面來看。

第一是態度。同樣的事,不同的人來做,其結果是不同的,區別就在於做事的態度。上海交大安泰管理與經濟學院的院長王方華教授曾說:“中國人做事從來都是問‘做完了沒有’,而不問‘做好了沒有’。”儘管是小事也要有認真的態度去做,才能做好。

第二是科學。任何一個崗位或者流程,都有科學的標準,需要科學的訓練。對細節的追求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尺度就是制定出相應的標準和規範。在ISO管理體系中,所有合同必須要經過評審的檢查,並達到標準。評審時,稽核員發現客戶已經在合同上簽字,卻沒有本公司銷售經理的簽名,按合同程式的要求,這是一個不合格項。在中資企業中,稽核員發現問題後,會在“糾正措施”上填“沒有簽名的地方補上”。德國企業處理方法就完全不同,發現沒有簽名,不是簡單的補上,而是查詢是什麼原因,並進行分析。分析發現銷售經理經常出差,無法及時地在合同上簽字。這說明程式檔案不具操作性,應該修改程式檔案為“當銷售經理不在時,要授權給代理人”。然後在“糾正措施”上填“更改xxx號程式檔案”。德國企業就是憑著這種審慎嚴謹、一絲不苟的做事風格,成就了戴姆勒、西門子、大眾等世界級企業巨頭,同時也打造了“德國製造”這個幾乎成為產品品質保證代名詞的國家品牌。

(根據《現代商業銀行》的採訪整理) 問題4:應如何區分“碎片”和“細節”?

答:細節的存在是一種系統性的存在,也就是說,細節只有從系統的角度看才有價值。把細節當作一種系統性存在的時候,你就會透過細節發現系統執行的好壞;也只有每一個細節都執行良好,才能保證整個系統的良好執行。離開了系統,細節就是一種無用的存在,我稱之為“碎片”。

(根據鄭州公開課現場提問整理) 問題5:您如何看待“無為而治”與“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兩句話?

答:對於“無為而治”,我認為很多人理解錯了。這是一個哲學命題。從管理意義上理解,我認為首先必須是“治”, “無為而治”不是無政府主義,“治”是必然的。“無為而治”強調的是一種境界,它在解決人的深層次的思想,在把人的思想調整好的前提下,很多規則人們會自覺遵守,所以能達到“無為而治”。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首先大事不可能沒有小節,大事是由許多小節鏈成的,任何一個鴻篇鉅製一定是由一個個詞彙組成的。因此,只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