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改變世界的人,先去改變自己吧。”
確實,人們都知道改革教堂和國家比改革我們身上的壞習慣更容易些。要大面積地改變惡風陋習,從鄰居開始比從自己身上開始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比較貼合我們的心理。那些現掙現用、不為將來打算的人,將會永遠地位卑微。他們軟弱平庸、無有依靠,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們不自尊,也就不可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在商業危機中,這些人更是四處碰壁、無能為力。那些平時從來不積蓄——哪怕只是一點點——也不願意的人們,突然遭遇大難時,可能會得到別人的憐憫,但卻於事無補,他們會為了一點點錢而受制於人,日日心驚膽戰,還要擔心妻兒將來的命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金錢面前要自持、有度(1)
科布登先生曾經對海德爾斯菲爾德的工人說過:“這世上的人分為兩種:懂得積蓄的和只顧消費的——這就有了節儉階層和揮霍階層。所有的房屋、廠房、橋樑和輪船的修建,所有有益於人類文明和幸福的成就的完成,都要歸功於那些注重積累的人即節儉階層。而那些揮霍光了自己資產的人也就只好屈身為奴。這一規律是自然的,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我告訴人們說,用不著勤儉節約,儘可以奢侈鋪張、遊手好閒,你們一樣可以幸福、進步,那麼,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大騙子。”
1847年,布萊特先生在羅徹德爾工人*上的一個簡短演說也表達了同樣的信念,他說:“就誠實而言,其實社會上每個階層的誠實程度都差不多。”他接著說道:“對於那些滿意於現有條件並想繼續保持下去的人來說,或者對於那些不滿現狀而思改進的人而言,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時時處處運用勤勞、節儉、剋制和誠實的美德。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把人們從與他們的能力不相稱的地位和生活狀況中解救出來,只有藉助於自己的這些品格才能不斷前進,生活得更好。”
如果稍加考量,就會發現人們不得不隨時準備去應付三種偶發事件;失業、疾病和死亡。前二者或許還可逃避,但最後一個卻是命中註定。然而,對於處事謹慎的人,要合理地安排和選擇生活方式,做好預防不測的準備,以便在不幸發生的時候,可以減輕不幸帶來的痛苦。
痛苦的減緩不僅是對其本人而言,同時也包括依賴其生活的人。如此看來,誠實掙錢和節儉使用是同等重要的。正當賺錢,表現了一個人的耐心、不懈的努力和對誘惑的抵制力;用之有道,這體現了一個人的勤儉美德,表明其目光長遠,能夠剋制自我。而這些都是剛毅果敢性格的真正基礎。雖然金錢可以代表一大堆毫無實際用途的物品,但是,也能夠代表許多真正富有價值的東西;這不僅是食品、衣物和感官的滿足,而且也是個人的自尊和獨立。
因此,對於勞動者而言,積蓄意味著對慾望的有效抵制,是他安身立命的保證,意味著他可以滿懷希望地憧憬和等待著快樂的未來。在這世界上努力去爭取一個更為穩固的地位,這其中包含了人的尊嚴,它使得一個人更為堅強,生活更加美好。從長遠來看,它賦予了他較大的自主權去處理事情,使得他積蓄更多的精力留待將來的努力。
如果一個人總是在慾望裡掙扎,那麼他與奴隸的處境也相去不遠。這種人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是時時受控於人,面臨惟命是從的危險。他免不了會有些奴顏卑膝,因為他沒有勇氣直面現實。一旦身處逆境,他要麼靠別人的施捨度日,要麼靠領取救濟金生存。如果失去現有工作,他甚至無法另找一份掙錢餬口。就像有種貝殼緊貼礁石,一旦離開就只有死亡一樣,他們只有定居在特定的教區裡,無法搬到其他地區。
節儉自持可獲得經濟上的獨立。它既不需超人的勇氣也不需傑出的品格,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能力就足以達到。實際上,節儉只不過是管理中的秩序原理在家庭事務中的具體應用:它意味著悉心經營、有條有理、精打細算和避免浪費。即使是我們的上帝,也同樣尊崇這種節儉原則。
《聖經》中的文字是這樣描述“節儉”的:“把剩餘的零碎收集整理,避免浪費一分一毫。”全能的主也不會輕視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即使在他向眾人展示他的無邊法力的時候.也會意味深長地教導人們要小心謹慎,做到物盡其用。節儉也意味著為得到將來的利益而抵禦眼前慾望的能力,正是這一點,標誌著人超越了動物的本能。
金錢面前要自持、有度(2)
節儉完全不同於吝嗇,因為正是由於節儉才能使一個人時常能夠表現得慷慨大方;它也並不代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