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會議主辦國,我們不便於去讚揚一個國家或者批評另一個國家的減排目標。
記者:最後一個問題我是替聽眾問的。我們聽說這次大會有幾百家的私人專機和世界各地的政要、專家雲集,一下子多了幾萬人。大家會擔心哥本哈根這兩天的壓力會很大,碳排放會飛速向上,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葉普:正如您所說,這麼大一個會議是會帶來很大的碳排放量。但考慮到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重大性,那麼排放是很小的。另外丹麥政府也會在其他國家進行相關援助和投資,能使這次峰會的碳排放量達到中和。
在愉快的談話面前,一個鐘頭是非常短暫的。臨別之時,今年47歲的葉普大使告訴記者,在他幼年的時候,丹麥經歷過兩次石油危機,每個週末家裡汽車都不準開出去。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漸漸體會到了,地球和環境對於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意義。大家都期盼著這次哥本哈根峰會取得成功。
布勞恩:哥本哈根絕不能忘記農業
(2009年12月9日)
“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系統在面對氣候變化之時,顯得如此脆弱。最新研究顯示,到2050年,全球小麥的產量可能會因為氣候變化而降低40%,稻米降低20%。人類糧食安全問題或將更加嚴峻。
為此,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前夕,CBN就氣候變化與農業的相關問題,專訪了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約阿希姆·馮·布勞恩(Joachim Von Braum)。
CBN:在氣候變化的討論中,農業應該佔什麼樣的地位?
布勞恩:農業問題必須被包括在哥本哈根會議的討論和以後簽訂的協議中,因為農業是緩和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農業可以幫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比如種植稻米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有很多貧困地區的農民,他們的生活依靠農業技術的創新和市場來出售自己的產品。所以如果把農業排除在氣候變化討論之外,貧困農民也就被排除在一個好的協議之外。
CBN: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造成的直接影響有哪些?
布勞恩:氣候變化會造成水資源稀缺。此外,氣溫升高就會對亞洲國家的稻米生產造成破壞。最新調查顯示,到2050年,全球小麥的產量可能會因為氣候變化而降低40%,稻米降低20%。並且,海平面上升還將影響一些亞洲國家的良田。
CBN:在你看來,氣候變化主要威脅的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哪些地區和國家受威脅最嚴重?
布勞恩: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全球性的。不僅那些氣候狀況本來就糟糕的國家會受到更嚴重的影響,我們要知道,受影響最嚴重的還包括很多偏遠的非洲國家和中東國家,亞洲的越南受影響也比較嚴重,這些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能力比較薄弱。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地方還沒有對氣候變化問題形成正確和全面的認識。
CBN: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協助發展中國家農民應對氣候變化、公平貿易,農產品定價等方面工作是否已經到位?
布勞恩:我想特別指出的是,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中的糧食專案在保證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存在的問題是,他們現存資源有限,而且需要更多的改革,他們需要加強同私人企業、研究機構的合作。
CBN:全球農業應該採取哪些主要的步驟應對挑戰?
布勞恩:三個步驟。首先是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達成同農業有關的協議,同時要在增加對農業資金投入的問題上達成共識,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要加強糧食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二是應該鼓勵各個國家在應對減少氣候變化方面增加投入。三是有必要建立國際公共研究系統,促進對應對氣候變化和農業發展方面的科技資訊的共享與交流。
CBN:氣候變化可能對中國農業造成什麼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能得到保證嗎?
布勞恩:在我們研究所做的“氣候變化造成的未來糧食減產的地區”分佈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南方的未來糧食產量會有所減少,但北方的產量會有所增加。而且,除非出現重大突破,小麥的產量會下降。中國未來糧食產量的情況,我們還要進行研究。
在過去的30年來,中國向世界證明了,其糧食生產在大體上是可以養活自己的。只要繼續增加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中國是可以生產自己所需的糧食的。同時,如果中國增加同其他的國家在農業知識和技術上的共享和交流,中國還會對養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