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ǎ��擔骸氨說麼蟮勱喲チ宋鞣澆戲⒋鐧墓�乙院螅�塗袢鵲亟�⒐こЮ垂┯��雍圖憂抗�潰�庖簿褪竅胩�雎浜筧ψ擁囊恢侄撈氐某⑹浴薄K勾罅鄭骸堵酃�夜ひ禱�土�玻ú跡┑襯詰撓儀恪罰�端勾罅秩��罰��1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215頁。

斯大林建立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是蘇聯在外有帝國主義包圍、內部文化落後的情況下產生的。它推進了蘇聯現代化程序,加快了國家的崛起。

蘇聯的崛起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先是透過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措施,把蘇聯建成社會主義強國;進而透過打敗法西斯和執行靈活的外交政策,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超級大國。

蘇聯按斯大林模式崛起,始於20世紀20年代末,始於新經濟政策的廢止、工業化和集體化的全面展開。1927年12月,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透過了關於制定發展國民經濟五年計劃的指示,要求大大加快經濟發展速度,達到年均增長9 %。但是剛決定躍進就遇到了巨大障礙。1928年年初,國家收購上來的糧食只有513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89萬噸,即少收購了1/3以上。國家面臨缺糧的威脅,更無法高速發展工業。斯大林決定採取非常措施,強行收購糧食,進而終止列寧倡導的新經濟政策,實行農業全盤集體化。國家透過集體農莊,使城市居民的糧食供應和工業原料的供應得到一定保障,還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和勞動力。由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運動。

1929年5月,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大劇院舉行,討論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9年前,蘇維埃討論電氣化計劃時就是在這個大劇院進行的,報告人同樣是克爾日扎諾夫斯基。當時會場昏暗,沒有供暖,代表們不得不穿著大衣參加會議。現在完全變了樣子,在燈火輝煌的大廳裡,人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主席臺的蘇聯大地圖上。當報告人談到建設專案時,每提到一項工程,就在地圖上的相應地點亮起一盞小燈。專案不同,顏色各異。當報告結束時,蘇聯地圖上已佈滿了五顏六色的燈光,閃爍著一千多個迷人的亮點。人們看到了這種壯麗的前景,心情無比激動,代表們全體起立,高唱國際歌。

五年計劃期間,整個蘇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工地,各處都在施工建設,各個角落都在沸騰。在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人們用10個月的時間就興建起一座大型拖拉機廠。1930年6月,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生產出第一輛拖拉機,向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報了喜。同月,羅斯托夫農業機器製造廠落成。它的產量比沙俄所有工廠生產的農業機器的總和還多。

。。

四、再度崛起為世界超級大國(4)

蘇聯特別重視鋼鐵生產。原來只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有一個煤炭鋼鐵基地。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又在烏拉爾興建起新的基地。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原來是哈薩克人的牧場。建設者們從各地彙集到這裡,克服重重困難,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就建立起世界有名的大礦區。1932年,工人用第一爐鐵水鑄造了一塊鐵板,上面有列寧的浮雕像和題詞:“用蘇維埃工業巨人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冶金聯合工廠第一爐鐵鑄成”,表達了工人對黨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自豪。接著,又在西伯利亞興建第三個鋼鐵基地。建設者們穿過覆蓋著冰雪的山巒和沒有道路的密林來到庫茲涅茨克,用一千天的時間建成了西伯利亞的第一大鋼鐵廠。建廠的領導人、工程師巴爾金寫道:“當寒冷把場地的粘土都凍結起來的時候,土方工程也從未停止過。掘土機被嚴寒凍得難以開動。但無論如何要把石頭般的土地掘開……腳凍僵了,手凍僵了,但沒有一名戰士離開前線,在探照燈的照耀下,整夜都在工作,人們終於戰勝了地凍天寒,戰勝了執拗的西伯利亞”。蘇聯人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雙手興建了過去沒有或幾乎沒有的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學和機器製造等工廠,建立了新的工業城市。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正值資本主義國家經歷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蘇聯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從西方引進一批先進的機器裝置,還用高薪聘請外國專家和技術人員。到1931年年初,蘇聯同外國資本家簽訂了124項技術援助專案。3個主要鋼鐵廠——馬格尼託哥爾斯克鋼鐵廠、扎波羅日鋼鐵廠和庫茲涅茨克鋼鐵廠,以及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第聶伯水電站等大型專案都是在美國和德國的技術援助下建成的。隨著工業的發展,蘇聯急劇減少了同西方的經濟聯絡。1937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