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獲利途徑,“走穴”也成為演藝明星們撈外快的重要方式。一般來說,演藝明星會從主辦方那裡獲取出場費,越是大腕出場費就越高,有的大牌明星靠“走穴”每年就能掙到上百萬元,這在那個年代也不是個小數目。
作為“小品王”的趙本山,其“走穴”的出場費提升得很快,從1000元漲到傳聞中的10萬元,這已經是那個年代的天價了。但趙本山明白,這已經到頭了,想靠這個積累資金太難,也不可能一年到頭天天天演啊。何況這本身就是“打擦邊球”的事情,不能陽光化。
在人情世故上,趙本山比同齡人要通透許多,他很早就認識到走穴其實是殺雞取卵。“走穴”多了,關注你的人就多了,有時候還得去迎合一些看不慣的事情,長此以往演員的本色難保,而且錢賺得太快,就無法安心創作。作為“春晚之子”的趙本山明白,走100次穴都不如在春晚上的那十幾分鐘錶演給自己帶來的效益多,至少在社會效益上是這樣。
不想跟著其他人“走穴”,又想在經濟上有所建樹的趙本山開始琢磨著自己成立公司。1993年,他在瀋陽註冊成立了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
“出去旅旅遊,去趟比較大的城市,鐵嶺。”趙本山春節晚會的一句小品臺詞,讓鐵嶺由此名聲大振。
現在,鐵嶺出去招商引資,專題片的第一句話就是——較大城市鐵嶺。介紹鐵嶺的畫冊名字也叫《鐵嶺是個較大城市》,裡面還專門有一章介紹趙本山。老趙一吼天下知,勝過廣告無數。
鐵嶺人口有300萬,除了是農業大市外,還是個煤電能源城市。按當地人的說法,鐵嶺不光出了趙本山、潘長江、範偉,還盛產綠色農副產品,尤其盛產能源。
從鐵嶺走出來的趙本山在那裡有著超出想象的影響力,鐵嶺博物館裡擺上了他的蠟像,公園、廣場上立著他的雕像。央視春晚的舞臺上,鐵嶺被頻頻提起,趙本山堪稱鐵嶺之子。
趙本山雖然註冊的是文化公司,但他當時也不知道什麼叫文化產業,公司雖有廣告業務,但主要還是倒騰煤炭。如前所言,鐵嶺是個煤炭等資源相對豐富的城市,趙本山佔據地利,做起了煤炭生意,把鐵嶺法庫的煤賣給本溪的鋼廠,趙本山管這個叫對縫兒。
第五章 趙本山“賣臉”(2)
趙本山幾次在春晚上對鐵嶺的宣傳,使很多南方人誤以為鐵嶺真的是僅次於瀋陽的大城市。這樣的宣傳也給趙本山帶來了很多間接的回報,鐵嶺上至政府官員下到平民百姓都對趙本山津津樂道,這也為他日後在鐵嶺的很多生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年,趙本山也做運輸生意,他在做煤炭生意時發現經營長途運輸業務也挺賺錢,於是和幾個哥們兒一起順帶搞起了運輸業。
做煤炭買賣,運輸費用就是較大的成本構成,與其讓別人賺這筆錢,還不如自己來,同時還可以多做一個業務。那時的趙本山就已經非常善於經營了。不過,這段經歷的細枝末節到今天也鮮為人知,不管是趙本山本人,還是他周圍的朋友,都對此諱莫如深,不太願意說。這也不奇怪,雖然這種倒賣生意和其他富豪的早期原罪相比,沒有多少違規的東西,但是對中國早期商業環境有所瞭解的人,應該都可以理解。
後來,又有一個開辦山楂罐頭廠的老鄉找趙本山,說山楂罐頭賣得費勁,想改做果茶。趙本山就投入了一兩百萬元,幫對方清了存貨。此外,趙本山還做過木材、鋼材生意。這些生意,他幾乎沒賠過。幾年下來,他的資產上了千萬,《福布斯》雜誌算出他的身家1300萬元大概就是這個時期。
趙本山在接受《創業家》雜誌記者劉濤的採訪時稱:“那時候,我的狀態就是一‘公關小姐’,公司裡的事兒,我不去,不好辦。我是想賺點兒錢,積累點兒,拍些東北戲。”
這個時候的趙本山還處於“賣臉”的初級階段,具備了一名公關人員應有的素質。他本身就是語言天才,一說話就能把人逗樂,誰都願意和他在一起嘮嗑、喝酒。他的酒量驚人,能喝多少酒,一直是個謎,因為從來沒有人看他醉過。之前提到他喝7斤白酒贏一輛車的事,也有人親眼目睹他喝完半斤多白酒後直接上劇場拍戲的場景。
不過,趙本山這個階段的生意,很難說得上順風順水,這些生意雖然來錢快,但也不好經營。“做煤炭不費勁,往外賣才費勁,很多人欠你錢,不還款”。一句話,還是人情生意居多,不穩定性很大。
更讓趙本山頭疼的是管理問題,由於沒有主營業務,生意全靠關係來維持,因此,整個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