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是重要的並且非常值得肯定,不但周自己認為如此,在別人看來也是如此,所以汪舟次才這樣寫,並且自己毫無失落之感,可算得一片純潔的詩情。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的真實基礎,而不能以想當然信口雌黃也。
《賴古堂集》中周櫟園所作與吳嘉紀較有關的詩還有:
1,《吳賓賢為予至飲汪舟次齋中》
亂覺良朋贅,君來道路長。江風吹敝帽,海氣滿奚囊。酌酒心為動,論文意轉傷。斜陽猶未落,及見老夫狂。
歌吹揚州地,寒梅不肯花。人憐關塞返,客嘆夕陽斜。垂老真相見,傳詩各有嗟。同君從世好,深夜醉琵琶。
聞君買藥至,似為老夫來。遽啟殘詩篋,休停濁酒杯。蒙羞從世網,忍死待予回。莫使尋歸棹,寒花次第開。
按,這組詩真實反映著周櫟園與吳嘉紀初見時的心情,十分蒼涼沉鬱,態度平等,以至於心靈相通,而無任何做官人氣,這正是吳嘉紀得以與之發生友誼的一個重要前提。
2,《閩中許天玉、徐存水,廣陵宗定九、黃濟叔、吳賓賢、汪舟次,夜集寓園,即席分得看字》
濁酒把更殘,相依道路難。幷州能作客,永夜莫長嘆。鼓亂羈魂碎,心蘇塞雁寒。老夫拼一醉,明月讓人看。
3,《吳賓賢力疾為予至,至則病甚不能數晨夕。賓賢既以病留邗上,予乃先歸》
力疾為予至,依然見面疏。空江殘歲棹,遠夢野人廬。此地難為客,何時更寄書。歧途頻握手,五十見君初。
按,這時的周櫟園是五十一歲,吳嘉紀四十五歲,所以,“五十見君初”之五十是指周櫟園自己,他不免感嘆自己經過一場大難之後,竟然是五十歲人了。以上二詩反映著初見後的一見傾心,以及這次揚州初見與分手的情況。
4,《抵邗關遲汪舟次兼示吳野人》
北去非吾意,依違痛定身。無風吹老熟,待爾拂衰塵。急雨空江緩,遙山落日真。寧知三數過,只憶海濱人。
按,此詩當作於周櫟園五十二歲,“北去”是指他赴青州就任新的官職,反映著他實已不想做官,至少心情還沒有從六年冤獄中恢復過來,於是與詩友、特別是“海濱人”吳嘉紀的惜別之情更濃。
從以上數詩可證,周櫟園對吳嘉紀一片深情至純,詩心相照,肝膽互見,而這些詩人的友誼在清初的當時,自有他們獨特的思想基礎,大有精神上的相濡以沫之意,今人以他們其時社會地位的某種差異而憑空猜疑以至汙衊,實在是一種褻瀆。
3
事竟成矣
當人們面對一百幾十幅令人眼目一新的巴秋的山水畫,瞭解到巴秋即洪東兵,其人作畫才五年多時間,就不免既驚訝又疑惑:他筆下怎麼能有這麼多山水的?還真的是美不勝收呢!作畫如此容易嗎?
且不論人們怎麼去探討巴秋能作畫的秘密,反正,巴秋作畫應當說是成功了。在一百幾十幅有模有樣有意有境的山水畫面前,你不由得要想到中國人的一句老話:有志者,事竟成!巴秋山水畫作成的秘密,可以用得上“意在筆先”四個字。此何謂也?他如今五十歲人,原來,他今日筆下紙上的山水,卻是對他從前身處之、眼觀之、心存之、神往之十三載之久的浙東山水的寫意。誰能想到,當年在那裡服兵役的一個青年,卻把那一片真山真水記在了心中,難捨難忘,於是,有朝一日,他竟作起畫來,筆下的山水,即胸中的山水,而胸中的山水,是浙東的山水也,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可是,日日生活在秀美或壯美的真山水之中的人,以及曾經飽看過山水的萬千氣象的人,何其多也,其中想把眼中胸中的山水寫到紙上來的人,亦當不在少數,但真的能作起山水畫來的,就很少很少了,此何故也?原因有三,列之如下:
其一,是“感覺”二字,正如欣賞音樂需要有音樂的耳一樣,如果日日生活在山水之中,卻沒有一顆能欣賞山水之美的心,就只能視而不見,眼中之山水不能變為胸中之山水。那一顆能欣賞的心從何而來?靠的是對美術有接觸、有了解、有學習、有愛好。
其二,是“志向”二字。任何有益的事,立了志,就會確定目標、知難而進,不斷接近和實現那志之所在,直到達於輝煌的成功。胸中既有山水矣,卻無意於把它變為筆下的山水,也就不會來作畫。
其三,是“技術”二字。胡亂塗鴉,不成其畫。絕無師承,憑空而來的畫家也是沒有的。唯有師承前輩藝術家,並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逐漸找到新的意新的筆新的墨,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