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方百計去克服它,因此很少有不成功的。我從不自滿,也不自卑。常喜歡發現別人的長處……。我每前進一步,都是與父母的養育,黨和人民的栽培,恩師的指授,親友的關照分不開……”。

這些質樸的“夫子自道”,就在說明著他的品德和毅力,而這正是事業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礎。

俞振林的“筆墨遊戲”

前些時,俞振林出了六個小冊子和一個大畫冊。第一冊《俞振林的蘭花》,從第二冊始,則題為《俞振林筆墨遊戲》,顯然是一個終於找到的總題目,猶如一條通向遠方的漫長的路,他將在這條路上開始他新的長途跋涉,繼續經歷創造的艱辛與收穫的喜悅,人與筆墨皆老,感慨系之矣。

筆墨遊戲,有個對應的正式名稱,叫做書畫藝術。書畫家者,筆墨行於紙上,有急川奔流之勢,有神鬼不測之機,甚或口出咋呼,臉出怪相,如顛似狂,就出了作品,往往酒醉之後,更得佳作,點劃之間,莫不合規中矩,能品、妙品、逸品、神品之類,即在其中。至於工筆畫之類,將花鳥蟲魚人物服飾屋宇,那樣精細逼真描畫出來,令人歎為觀止,似遠於“遊戲”二字,但在藝術家自己,仍然樂於這樣去說,箇中之趣,只可與知者言也。

可見,遊戲者,隨心所欲,而又無不合乎規則、通於自然。人們引用《莊子》“庖丁解牛”,來說明這種至境,曰:“道也”。

俞振林筆下蘭花,與傳統畫譜式的相比,形跡有異而境界拓寬。古人之蘭花,筆墨未敢離開蘭花,近於*,而俞振林之蘭花,筆墨放開,有著以蘭花寫萬物之概,胸中逸氣奔放許多。比如蘭花冊中第一幅,筆下強調蘭草之莖,寫成挺然一叢,掩映其花,題為“非素心即赤心,為名士為忠臣。香風拂拂,千古留春。”觀之令人神旺,非古之蘭草所及也。

又比如其第三幅,兩莖蘭草如枝,幾朵蘭花如魚,似與不似之間,一種幽靜清朗之氣,題曰:“東塗西抹鬢成絲,深夜挑燈讀楚辭。風葉雨花隨意寫,春江潮滿月明時。”豈是我寫蘭草,直是蘭草寫我矣。有心有境,有形有意,成就了一幅不錯的作品。

再如其第四幅,幾莖蘭草,幾個蘭花,淡墨之用,似將幽香從紙上傳出,令人覺得花有香、莖亦有香。題詩曰:“不比桃花可問津,湘煙楚雨接芳鄰。幽香獨據無人賞,流水高山自在春。”詩畫俱佳。

美術博導鄭奇先生曾作序,曰,俞振林蘭花“於朱屺瞻之後又創一格,朱取其蒼茫老辣,俞取其剛健雄豪。是道道地地的傳統,又是道道地地的現代。”並且預言,“俞振林必將成為一代大家”。

我們看俞振林書法所創意的一種字,恰如剛從山上採來而未經打磨的方石,隨意堆壘,而有章法存焉,構成美的呈現,傳達著剛勁渾厚的意境。所寫內容,也大抵與之相適,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皆如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堂堂正正,不可動搖。其“厚德載物”四字一幅,接以落款一行小字,終以“悟學齋”三字,寫得大氣充滿,墨意汪洋。

他以這種字型多次書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字大小錯綜,行長短不一,墨或濃或淡,氣行其間,健行不絕,留白換氣,通篇酣暢,或有貝葉之古清,或有摩崖之雄厚,蔚為大觀。觀其“聽雨”二字,真為之側耳,有雨有聽也。

於此種方石堆壘書法之外,又有別種書法的展示,其以扇面形式所作“覺悟”二字,與另一扇“清風拂面明月當頭”,書法不同,而皆清淡古雅,豪意盡除,禪意生焉。

其草字對聯“筆墨精良意境遠,氣韻生動書畫神”,借鄭奇一言,是“其中妙處,真難與君說”了。而以方石堆壘之書結合真草之法,在灑金紅紙上所作的條幅、對聯,則又呈現別一種美的境界,如“自然率意真性情”,“天生散淡,固有精神”之類即是,實在好看。

後來幾幅,書法又變得疏簡古雅、冷月無聲,內容也由“海納百川”、“淡泊明志”之類,轉成“拿壺茶來,吃杯酒去”之類,其所書《多心經》,也只書一行、兩行,便成一幅,讓人聯想到李叔同矣。他的書法藝術悄然發生著某種嬗變,透出其藝術靈府之淵深。

俞振林所作壺杯圖,其形制可人者,直是好茶具,信筆而為者,不過寫意耳。壺中日月長,壺外天地寬。憑君把玩與清賞,與爾同銷萬古愁。或方或圓,或扁或高。或為提樑壺,或為把手壺。或一壺一杯,是獨飲也;或一壺二杯,是對飲也;或數壺數杯,是眾飲也。其題詞,大有禪意,曰:掃來竹葉烹茶葉,山中剪來一支梅